《已亥杂诗 272》

时间: 2025-01-27 04:04:04

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白话文翻译:

诗人最后未能实现的理想让他的心情变得飘渺不定,所有的事情似乎都与缺憾有关,仿佛从未达到过完美。在夕阳的余晖中吟唱,远方的山似乎又是一座山,古今中外,有谁能够逃脱对往事的牵挂和情感的纠缠呢?

注释:

  • 未济:未能实现或完成的事情。
  • 终焉:指事物的结束或终结。
  • 缥缈:形容心情不定或事物虚幻。
  • 缺陷好:指诸事总是有缺陷。
  • 吟道:吟唱的道路或方式。
  • 夕阳:代表时光的流逝,也有衰老的意象。
  • 古今:指历史与现实,古代与现代。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直接引用典故,但“夕阳”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生的晚期或理想的破灭,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身理想未实现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他倡导变法,主张改革,作品风格独特,语言清新,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中期,时局动荡,社会矛盾加剧,诗人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情感上充满无奈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已亥杂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龚自珍对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反思。诗首句“未济终焉心缥缈”揭示了作者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感,仿佛心灵在无尽的迷茫中漂浮,缺少了确切的方向和目标。接着“百事翻从缺陷好”更是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足,无论做什么,似乎都难以避免缺陷,这种普遍的失落感在作者的笔下愈加突出。第三句“吟道夕阳山外山”通过夕阳的意象,衬托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山的重叠似乎象征着理想的层层叠加,但每一座山背后都藏着未能实现的期望与失落。最后一句“古今谁免余情绕”则进一步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反映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情感的纠缠是人类共同的命运,无法逃避。整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引发读者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未济终焉心缥缈”:表达了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让心情变得虚无缥缈。
    • “百事翻从缺陷好”:强调生活中的缺陷无处不在,所有事情都难以达到完美。
    • “吟道夕阳山外山”:通过夕阳暗喻时间的流逝,山外山则象征理想的重重叠叠。
    • “古今谁免余情绕”:反思历史与现实,指出情感的牵绊是人类共同的命运。
  • 修辞手法

    • 比喻:夕阳与山的意象,深刻传递了时间与理想的关系。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使得意境更加深邃。
    • 拟人:心情的“缥缈”赋予了情感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思考,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暗示着理想的破灭。
  • :象征着理想与目标,层层叠叠,代表着追求的艰辛。
  • 缥缈的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象征着理想的虚幻与难以把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未济”指的是: A. 已经实现的理想 B. 未能实现的理想 C. 未来的希望

  2. “夕阳”的意象主要象征: A. 生命的开始 B. 理想的实现 C. 时间的流逝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无奈与惆怅 C. 激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龚自珍与白居易的诗作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龚自珍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和对理想的追求,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情冷暖。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鉴赏》
  • 《龚自珍诗文集》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