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匠中书怀》
时间: 2025-01-27 04:17: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唐多令 匠中书怀
作者: 龚自珍
二十五长亭。垂杨照眼青。
付春风短梦零星。
斜倚雕鞍无气力,浑不似,俊游人。
春意太憨生。
春愁唤不醒。
负华年谁更怜卿。
惟有填词情思好,无恙也,此花身。
白话文翻译
在二十五长亭中,垂杨的柳枝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青翠。
我把短暂的春风梦交付给零星的梦境。
斜靠在雕刻精美的鞍子上,感到无力,完全不像那英俊的游人。
春意让人感到太过憨厚。
春愁叫人无法唤醒。
在这华年岁月里,谁能更怜惜你呢?
唯有写词的情思才是美好,幸好这花的身影还在。
注释
- 二十五长亭: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长亭是古代为旅人设立的歇息之处。
- 垂杨:柳树,因其枝条下垂而得名,象征柔美和春天的气息。
- 雕鞍:指精美的马鞍,象征着骑士的风范。
- 春意:春天的气息,通常与生机、活力相关。
- 情思:情感和思绪,常用于表达对爱情、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培之,号思庵,晚号香圃,清代诗人、思想家。他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成就,尤其以诗词闻名,风格独特,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唐多令·匠中书怀》写于清末,正值国势日衰之时。龚自珍对时代变迁感到忧虑,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短暂与春愁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生命和青春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唐多令·匠中书怀》是一首表达春愁与人生感悟的词作,整个词调婉约,情感内敛。开篇以“二十五长亭”引入,设置了一个充满春意的环境,柳枝轻拂,带出一种温柔的气氛。然而,词人却在这个美好的春天中感受到深深的无力和忧愁,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惋惜。“斜倚雕鞍无气力,浑不似,俊游人。”这句传达了词人因春愁而感到的无力与疲惫,似乎与外界的美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春愁唤不醒”则表明了内心的烦闷无法解脱。
最后几句“惟有填词情思好,无恙也,此花身。”则是对写词的寄托,尽管春愁难解,但仍然可以通过填词来抒发情感,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与寻找希望的方式。整首词展现了龚自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体现了他的情感复杂与内心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十五长亭:引入场景,设定氛围,长亭的意象常与离别、思念相关。
- 垂杨照眼青:柳树的翠绿和春天的生机,形成对比。
- 付春风短梦零星:将短暂的春梦寄托于春风,反映梦境的脆弱与不确定。
- 斜倚雕鞍无气力:描绘出一种无力感,表现对生活的无奈。
- 春意太憨生:春天的纯真和憨厚,却让人感到不合时宜。
- 春愁唤不醒:春愁如同梦魇,让人无法摆脱。
- 负华年谁更怜卿:感慨岁月流逝,青春不再,谁能怜惜?
- 惟有填词情思好,无恙也,此花身:即使春愁难解,写词仍是一种美好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雕鞍”比喻生活的奢华与浮华。
- 拟人:春愁被赋予了“唤不醒”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俊游人”与“无气力”,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情景的欣赏,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短暂与青春逝去的忧愁。词人通过对春愁的深刻描绘,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情感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象征离别与思念的场所。
- 垂杨: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柔情。
- 雕鞍:象征生活的奢华与骑士的风范。
- 春愁:内心的忧伤,无法解脱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垂杨”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松树
- b) 柳树
- c) 桃树
- d) 樱花
-
填空题:诗中“春愁唤不醒”表现了词人对_____的无奈。
-
判断题: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 b) 柳树
- 青春流逝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龚自珍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现出对生命的感悟,但龚自珍的词更加沉重,反映了对时代的忧虑与对青春的惋惜,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爱情的执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龚自珍诗文集》
- 《清代词话》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