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頠家绣山《听琴听箫图》》
时间: 2025-02-04 15:4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楼一角沈沈,那厢灯火秋娘院。露寒花重,愁多指涩,酒醒人远。蓦听离鸾,旋来泣凤,累人猜遍。有相思两字,呼之欲出,秋意裂,冰纹断。两下衷情低按。者沈吟偿他凄怨。分明不是,山重水叠,几痕纱幔。六曲春星,二分明月,可怜齐转。把芳心整起,兜衾傍枕,倘能寻见。
白话文翻译
在红楼的一角,昏暗的灯光映照着秋娘的院子。露水寒冷,花朵沉重,愁苦使得指尖发涩,酒醒后人却已经远去。忽然听见离鸾的哀鸣,紧接着又听到泣凤的悲唱,令人疲惫不堪地去猜测。那“相思”二字似乎即将脱口而出,秋意正浓,恰似冰纹断裂。双方的深情低声吟唱,似乎在偿还彼此的凄怨。分明不是那样,山重水叠的景象,却仿佛几道轻纱的帷幕。六曲的春星,二分的明月,令人心疼地交错在一起。整理好芳心,紧靠着被褥,希望能再度相见。
注释
- 沈沈:昏暗、沉重的样子。
- 露寒:露水冷凝,形容天气寒冷。
- 愁多指涩:忧愁使得手指感到麻木。
- 离鸾、泣凤:古代神话中的鸟,象征着悲伤和离别。
- 相思:思念的情感。
典故解析
- 离鸾和泣凤:在古典诗词中常用以象征离别和愁苦,表达人们对失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培荫,号洵斋,晚号香涛,清代著名诗人、思想家。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激昂的思想闻名,曾受到戊戌变法的影响。
创作背景
《水龙吟》是在清代中期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爱情、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愁苦。起初的灯火与寒露相映衬,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随着诗句的发展,听到离鸾与泣凤的声音,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诗中反复渗透着“相思”二字,正是这种情感的核心。秋意渐浓,诗人用“冰纹断”来形容思念的急切和痛苦,令人感同身受。最后几句,诗人通过描写春星和明月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仿佛在呼唤重聚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楼一角沈沈:描写环境,营造出一种昏暗、沉重的气氛。
- 那厢灯火秋娘院:暗示秋娘的孤独,进一步加强了孤寂的感觉。
- 露寒花重:花朵因露水而沉重,象征着忧伤。
- 愁多指涩:表现诗人因思念而感到的无奈与痛苦。
- 蓦听离鸾,旋来泣凤:离鸾与泣凤象征着分别与悲哀,深刻体现了内心的愁苦。
- 有相思两字,呼之欲出:思念之情愈加显露,情感达到高潮。
- 秋意裂,冰纹断:用自然景象来比喻内心情感的痛苦与挣扎。
- 两下衷情低按:双方的情感都在低声吟唱,反映出双方面对离别的无奈。
- 分明不是,山重水叠:形象地描绘两人之间的距离与阻隔。
- 六曲春星,二分明月: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对过去美好的回忆。
- 把芳心整起,兜衾傍枕: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离鸾”“泣凤”来象征离别与悲伤。
- 拟人:情感被赋予生命,与自然景象相融合。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忧愁,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使读者感受到那种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 红楼:象征着温暖与美好的回忆。
- 秋意:象征着凋零与思念。
- 星月:象征爱情的美好与渴望。
- 离鸾泣凤:代表着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楼一角沈沈”中的“沈沈”指的是什么?
- A. 亮堂
- B. 昏暗
- C. 热闹
- D. 寂静
-
诗中提到的“离鸾”与“泣凤”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离别与悲伤
- C. 幸福
- D. 冲突
-
“相思”二字在诗中反复出现,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忧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两首诗均描绘了离别与思念,但《雨霖铃》更侧重于离别的悲伤,而《水龙吟》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挣扎与期盼重聚。
参考资料
- 《龚自珍全集》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