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秋感》
时间: 2025-01-26 06:25: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陵秋感
作者: 徐恪 〔清代〕
曲磴疏阴覆绿池,
诸公裙屐盛南皮。
文章海内存坛坫,
风雨秋来感岁时。
红烛花残清夜酒,
绿芜霜落故园枝。
明朝独对江天树,
长啸西风倒接。
白话文翻译
在曲折的小径上,稀疏的树荫投射在碧绿的池塘上,
众公子穿着裙子和木屐,盛装打扮,显得风采翩翩。
文章的才华在海内外都留有名声,
在风雨的秋天,感叹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变化。
红烛摇曳,花已凋零,清夜里饮酒,
绿色的杂草在霜降后,落在故乡的树枝上。
明天我将独自面对江天的树木,
对着西风长啸,回应这萧瑟的秋意。
注释
- 曲磴:弯曲的小路。
- 疏阴:稀疏的树荫。
- 诸公:众多的公子或朋友。
- 裙屐:女子穿的裙子和木屐。
- 坛坫:指文人所聚集的场所,或指文才。
- 岁时:年份和季节,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 红烛:蜡烛,象征夜晚和温暖的气氛。
- 绿芜:指绿草,霜降后可能变得枯黄。
- 故园:故乡。
- 江天树:江边的树木,象征孤独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恪,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人生感悟。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金陵秋感》创作于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站在金陵(今南京)江边,感受到季节的变换与人生的无常,勾起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金陵秋感》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通过“曲磴疏阴覆绿池”构筑了一个清幽的环境,让读者感受到秋日的宁静与淡雅。接着提到“诸公裙屐盛南皮”,展现了一幅人们欢聚的画面,似乎在抒发对友人聚会的欢愉。
然而,随着“风雨秋来感岁时”的句子,诗人开始反思时光的流逝,感受到秋天带来的萧瑟与忧伤。在“红烛花残清夜酒”中,诗人用红烛与花残象征生命的短暂,而“绿芜霜落故园枝”则透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明朝独对江天树,长啸西风倒接”,表达了诗人面对孤独的决绝与对生命的坚定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秋天的感慨,既有对时光的感叹,也有对友情的珍惜,更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磴疏阴覆绿池:描绘了一条弯曲的小路,稀疏的树荫投射在绿色的池塘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诸公裙屐盛南皮:描写众多朋友穿着华丽,显示出聚会的热闹场景。
- 文章海内存坛坫:诗人提到文章和文才在社会上的地位,表明文人对于社会的影响力。
- 风雨秋来感岁时:在风雨交加的秋天,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变迁。
- 红烛花残清夜酒:在宁静的夜晚,红烛摇曳,花已凋零,表达人生的短暂与忧伤。
- 绿芜霜落故园枝:描绘霜降后的草木,寓意对故乡的思念。
- 明朝独对江天树:明天将独自面对江边的树木,表达孤独的情感。
- 长啸西风倒接:对着西风长啸,回应自然的萧瑟,表现出一种豪放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烛花残”比喻生命的短暂与转瞬即逝。
- 对仗:如“诸公裙屐盛南皮”,在结构上对称,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如“长啸西风”,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友情珍惜和对故乡思念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亦有凋零与失落之意。
- 红烛:代表温暖与宁静的夜晚,也暗含生命的短暂。
- 故园:象征着归属和思念,常引发对往昔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曲磴”指的是什么? A. 一条直路
B. 一条弯曲的小路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山 -
诗中“红烛花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美好
B. 生命的短暂与哀伤
C. 丰富的酒宴
D. 朋友的聚会 -
“长啸西风”的含义是? A. 对自然的感慨
B. 对朋友的呼唤
C. 对故乡的思念
D. 对时光的珍惜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李煜
诗词对比
《金陵秋感》与《秋夕》
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的场景,但《金陵秋感》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而《秋夕》则更强调对眼前景象的细腻描绘。前者表现出一种孤独的豪情,而后者则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惆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徐恪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金陵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