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燕》

时间: 2025-01-26 05:06:46

日午花关倦欲回,红楼望去费疑猜。

便从径外衔香返,稳憩梁间待梦来。

春暖画堂人正静,风过雕槛锦成堆。

帘钩斜挂眠方熟,不管芹泥落翠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睡燕》
作者: 范薇 〔清代〕

日午花关倦欲回,
红楼望去费疑猜。
便从径外衔香返,
稳憩梁间待梦来。

春暖画堂人正静,
风过雕槛锦成堆。
帘钩斜挂眠方熟,
不管芹泥落翠苔。


白话文翻译:

在正午时分,花儿关上了,困倦让我想要回去;
从红楼望去,心中疑惑重重,难以猜测。
我便沿着小径,衔着花香返回,
安稳地在梁上休息,等待梦的降临。

春天温暖,画堂内人正静谧,
微风拂过,雕刻的栏杆上锦缎堆积。
帘钩斜挂着,正要熟睡,
不在乎芹泥落在翠绿的苔藓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午:正午。
  • 花关:形容花儿盛开,似乎在关闩。
  • 红楼:指的是华丽的房屋。
  • 衔香:口中衔着花香,形象地描绘了花香的缭绕。
  • 稳憩:安定地休息。
  • 画堂:绘制精美的殿堂。
  • 雕槛:精美雕刻的栏杆。
  • 帘钩:用来挂帘子的钩子。
  • 芹泥、翠苔:指的是水边生长的芹菜泥和绿色苔藓。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意象传达出春天的慵懒与宁静,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薇,清代女诗人,生平鲜有记载。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细腻情感,常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内心的柔情与生活的细腻。

创作背景:

《睡燕》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描写春日午后的慵懒情景,表达对生活的愉悦与对梦境的期待,反映了当时女性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睡燕》是一首描绘春日午后慵懒情景的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恬淡生活的热爱。开头几句,诗人以“日午花关倦欲回”引入,正午的阳光洒在花朵上,给人一种温暖而困倦的感觉,仿佛在催促人们去休息。接着,诗人透过“红楼望去费疑猜”,表现出对外界的好奇与探寻,却又带着几分疑惑,这种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矛盾的情绪。

“便从径外衔香返,稳憩梁间待梦来”,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感受到花香后,选择在梁上休息,期待美梦的轻松心态,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春日的温暖与宁静在这幅画面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后面的几句描绘了画堂内的静谧与美丽,风轻轻拂过,锦缎堆积,进一步增强了诗的美感。

最后一句“不管芹泥落翠苔”,则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琐事的洒脱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细微之事的淡然与豁达。整首诗在意象上相互交织,构建出一个宁静、优雅而充满生机的春日午后,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午花关倦欲回:正午的花儿盛开,令人感到倦怠,想要回归宁静。
  2. 红楼望去费疑猜:从华丽的红楼望去,心中充满疑惑,不知所措。
  3. 便从径外衔香返:于是沿着小径,口中衔着花香,优雅地返回。
  4. 稳憩梁间待梦来:安稳地在梁上休息,期待梦的降临。
  5. 春暖画堂人正静:春天温暖,画堂内人正宁静。
  6. 风过雕槛锦成堆:微风拂过,雕刻的栏杆上锦缎堆积。
  7. 帘钩斜挂眠方熟:帘钩斜挂,正要熟睡的状态。
  8. 不管芹泥落翠苔:不在乎芹泥落在翠绿的苔藓上,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喻为关上的花朵,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春暖画堂”与“风过雕槛”,展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一个慵懒的春日午后,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梦境的期待,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一种闲适、悠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安逸。
  • :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红楼:象征富贵与华丽的生活。
  • :象征自然的芬芳与心灵的愉悦。
  • :象征希望与向往的未来。
  • 翠苔: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生活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睡燕》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范薇
    C. 杜甫

  2. 诗中“帘钩斜挂”的意思是?
    A. 帘子挂得很直
    B. 帘子挂得很歪
    C. 没有帘子

  3.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悠然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静夜思》——李白
  • 《题都城南庄》——崔护

诗词对比:

《睡燕》与孟浩然的《春晓》都有描绘春天的气息,但《春晓》更注重晨光的唤醒与生命的勃发,而《睡燕》则传达了午后宁静的慵懒与对梦的期待,展现了一种不同的生活节奏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