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客重相欢,连镳出上兰。
值泉倾盖饮,逢花驻马看。
平湖泛玉舳,高堰歇金鞍。
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
白话文翻译:
游客们欢聚一堂,骑马出发前往兰州。
在泉水旁停下来饮水,在花丛中停下马匹观赏。
在平静的湖面上划着华丽的船只,高高的堤岸上停放着金色的鞍具。
在半路上闻到了荷花的香气,来到湖中心却感到水是那么寒冷。
注释:
- 游客:指游玩的客人。
- 重相欢:再次相聚欢庆。
- 连镳:指骑马行驶,速度很快。
- 值泉:到达泉水的地方。
- 倾盖饮:倾斜着盖子喝水,形象生动。
- 驻马看:停下马匹来观看。
- 平湖:平静的湖面。
- 泛玉舳:划着玉制的船只。
- 高堰:高高的堤岸。
- 半道闻荷气:在半路上嗅到荷花的香气。
- 中流觉水寒:在水中央时感到水的寒冷。
典故解析:
“昆明池”是古代有名的水域,与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高阁临江渚”相呼应,展现出古人对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仲翔,号逸少,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赋、文,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与自然的美景。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用典故与修辞,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庾信游览昆明池期间,表达了他与友人游玩的愉悦心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悠闲的游乐情景,反映出当时士人追求自由、放松心情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游玩昆明池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句“游客重相欢”点明了聚会的主题,表达了亲友相聚的喜悦。接下来的“连镳出上兰”,则呈现出一幅骑行出游的动态画面,给人以轻快的感觉。在“值泉倾盖饮,逢花驻马看”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美丽,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之中。“平湖泛玉舳”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湖面如镜,船只轻划,展现了游览的惬意。
最后两句“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则通过荷花的香气与水的寒凉形成对比,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变化与感受。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述了游玩的快乐,更蕴含了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反映了庾信超然物外的情怀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游客重相欢:游客们再一次欢聚。
- 连镳出上兰:骑马一路奔向兰州。
- 值泉倾盖饮:在泉边停下来,倾斜盖子饮水。
- 逢花驻马看:遇到花朵时停下马来观赏。
- 平湖泛玉舳:在平静的湖面上划着玉制的船只。
- 高堰歇金鞍:在高堤上停下金色的鞍具。
- 半道闻荷气:在路途中闻到了荷花的香气。
- 中流觉水寒:到湖中心时感到水是寒冷的。
-
修辞手法:
- 比喻:“平湖泛玉舳”将船比作玉,突显其华丽。
- 拟人:诗中“闻荷气”使荷花似乎具有了生命,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是赞美自然的美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体现了古代士人追求恬淡生活的理想情怀。
意象分析:
- 游客: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温暖与和谐。
- 泉、花:自然的清新与美丽,给人以宁静与舒适。
- 平湖、玉舳:象征着优雅与高贵,反映出诗人对游览的重视。
- 荷气:荷花代表着清雅与高洁,带有一种自然的芬芳。
- 水寒:象征着自然的真实与变化,提醒人们自然的严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游客重相欢”中的“重”字有什么含义? A. 再次
B. 很
C. 重量
D. 巨大 -
在诗中,诗人停下马来观看的是什么? A. 水
B. 花
C. 云
D. 山 -
“平湖泛玉舳”中的“玉舳”指的是什么? A. 船
B. 房子
C. 车
D. 山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庾信的《和炅法师游昆明池诗二首》与王维的《鹿柴》都描写了自然的美,但庾信的作品更加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庾信诗文集》
- 《南北朝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