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十二》

时间: 2025-01-27 06:19:02

周王逢郑忿,楚后值秦冤。

梯冲已鹤列,冀马忽云屯。

武安檐瓦振,昆阳猛兽奔。

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原。

古狱饶冤气,空亭多枉魂。

天道或可问,微兮不忍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庾信的《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十二》原文如下:

周王逢郑忿,楚后值秦冤。
梯冲已鹤列,冀马忽云屯。
武安檐瓦振,昆阳猛兽奔。
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原。
古狱饶冤气,空亭多枉魂。
天道或可问,微兮不忍言。

白话文翻译

诗意大致为:
周王在与郑国的争斗中相遇,楚国的后代在秦国的冤屈下遭遇不幸。
梯子已经架起,像鹤群一样整齐,冀州的马匹忽然聚集如云。
武安的屋檐上瓦片震动,昆阳的猛兽奔腾而过。
流星在傍晚照亮镜子,烽火在夜晚烧遍原野。
古老的监狱充满了冤屈的气息,空荡荡的亭子里多的是冤魂。
天道也许能询问,但我微微的怜悯之心不忍直言。

注释

  • 周王:指周朝的君主,常用于象征正义与权力。
  • 郑忿:郑国与周王之间的矛盾。
  • 楚后:指楚国的后裔,表明其历史背景。
  • :冤屈,指不公正的待遇。
  • 梯冲已鹤列:梯子架起,象征着希望与目标的清晰。
  • 武安:地名,指战乱带来的动荡。
  • 流星:流星象征着短暂与瞬息万变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出身于庾家,庾信以其诗风清新、意象丰富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感受,充满了对历史和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庾信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历史冤屈、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慨,反映了他对天道与人事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十二》通过典型的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诗中“周王逢郑忿,楚后值秦冤”开头两句,直接引入了历史的纷争与个人的冤屈,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冲突。此后,诗人引入了自然景象与社会动乱,诸如“流星夕照镜”和“烽火夜烧原”,不仅描绘了生动的画面,也传达了不安与悲凉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压迫感,揭示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最后一句“天道或可问,微兮不忍言”,更是将个人的苦楚与对天道的疑问结合,形成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周王逢郑忿:表明周王与郑国的矛盾,暗示权力的斗争与历史的无情。
  • 楚后值秦冤:表现出楚国后代在历史中的受害经历,突显冤屈。
  • 梯冲已鹤列:展现希望的到来,象征着理想的实现。
  • 冀马忽云屯:描绘战乱中的局势,形象生动。
  • 武安檐瓦振:表现战争带来的恐慌,屋檐震动象征动荡不安。
  • 昆阳猛兽奔:暗示社会的混乱与危险。
  • 流星夕照镜:流星的短暂与瞬息万变,映射人生的无常。
  • 烽火夜烧原:烽火象征战争的蔓延,表现社会的不安定。
  • 古狱饶冤气:古老监狱里的冤屈,暗示历史的痛苦。
  • 空亭多枉魂:空亭中充满冤魂,表现出对生命的哀悼。
  • 天道或可问:对命运的疑问与探索,表现出哲学思考。
  • 微兮不忍言: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最终选择沉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流星夕照镜”,用流星比喻短暂的生命与瞬息万变的命运。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空亭多枉魂”,赋予亭子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悲剧与个人的无奈,表达了对命运的质疑与对历史冤屈的同情,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周王:象征权力与正义的斗争。
  • 流星:象征短暂与无常。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
  • 冤魂:象征历史的悲剧与个体的苦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周王与哪个国家存在矛盾? A. 齐国
    B. 郑国
    C. 楚国
    D. 秦国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流星”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天道或可问”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A. 对
    B. 错

答案

  1. B
  2. 短暂与无常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反映了对历史与命运的思考,但更多展现了豪放与乐观的情绪,与庾信的沉重形成对比。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作品更多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个人的宁静,反映出不同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庾信诗集》
  • 《南北朝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