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楼春 卣叔将归西泠,词以调之》
时间: 2025-01-25 22:42: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寿楼春 卣叔将归西泠
作者:龚翔麟
迎潮楼玲珑。见虾须卷处,长拥虫虫。
月午花晨为侣,撷香芳丛。
烧笋候,兰闺中。
网栗留羹调纤葱。
却坐傍狻猊,碧山银椀,
先劝酒鳞红。
江淹浦,愁云浓。
问吴侬何事,一霎飘篷。
从此劳劳亭外,水邮重重。
休计日,经春冬。
早镜奁鱼噞赪茸。
判归受伊怜,须抽绿帆黄雀风。
白话文翻译:
迎潮的楼阁精致玲珑,看到虾须缠绕的地方,长长的虫虫在那儿蜷缩。
月光照耀下的午时,花丛中与我为伴,我在香气四溢的花丛中采摘。
烧好的竹笋在兰花的闺房中等候。
网里留着栗子,汤里调着细葱。
我坐在狻猊旁边,手捧碧山银椀,
首先劝你喝酒,酒色如鱼鳞红。
江边的浦上,愁苦的云层浓厚。
我问吴侬(吴地的女子)有什么事,微微一阵风飘过。
从今往后,亭外的水邮重重交错。
不要再计算日子,春夏秋冬都已过去。
镜子里映出鱼的影子,染上了红色的茸毛。
判归(指归去)要得到你的宠爱,必须扬起绿色的帆,任凭黄雀随风飞舞。
注释:
- 迎潮楼:指迎潮的楼阁,形容其玲珑精致。
- 虾须:形象的表达,暗指水中生物的细长部分。
- 虫虫:指小虫,可能隐喻柔弱之物。
- 月午花晨:月光午时与花丛相伴,描绘宁静的美景。
- 兰闺:兰花的闺房,意在描绘女子的居所。
- 狻猊:一种古代神兽,常用作坐具的装饰。
- 江淹浦:指江边的水域,表达愁苦的情绪。
- 吴侬:指吴地女子,带有地域特色。
- 早镜奁:古代的化妆镜,映出鱼的影子。
- 绿帆黄雀:象征着自由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龚翔麟,清代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擅长诗词,融汇古今,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情感细腻,常以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即将离开西泠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对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西泠为江南水乡,诗中多用自然景象与人情交融,以抒发离别情怀。
诗歌鉴赏:
《寿楼春》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象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复杂情感。诗中开篇描写了迎潮楼的玲珑,给人一种精致细腻的画面感,紧接着通过虾须和虫虫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细腻柔和的生动景象。月光与花丛的结合,增添了诗的浪漫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美好的午后时光。
随着诗意的推进,烧笋与兰闺的意象增添了温馨的家庭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然而,江淹浦的愁云浓却又将这份宁静打破,转为一种惆怅与不舍。诗人在问吴侬何事时,仿佛在探讨人生的情感与牵挂,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最后,以归去与自由的象征——绿帆与黄雀,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向往,情感深邃而又充满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迎潮楼玲珑:描绘楼阁的精致美丽。
- 见虾须卷处,长拥虫虫:生动地展现自然细节,营造生机。
- 月午花晨为侣,撷香芳丛:月光下的花丛,象征着美好伴侣。
- 烧笋候,兰闺中:描绘温馨的家庭场景。
- 网栗留羹调纤葱:生活细节,体现了诗人的日常。
- 却坐傍狻猊,碧山银椀:静谧的氛围与优雅的饮酒场景。
- 先劝酒鳞红:劝酒的场景,暗示友情的深厚。
- 江淹浦,愁云浓:愁苦的情绪逐渐显现。
- 问吴侬何事,一霎飘篷:引出对话,感叹离别。
- 从此劳劳亭外,水邮重重:描绘离别后的孤独感。
- 休计日,经春冬:不再计较时间的流逝。
- 早镜奁鱼噞赪茸:镜子中反射的影像,象征美好的回忆。
- 判归受伊怜,须抽绿帆黄雀风:归去与自由,寄托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午花晨为侣”,将自然景象比作伴侣。
- 拟人:情感的表达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碧山银椀,先劝酒鳞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入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回忆的追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迎潮楼:象征美好与优雅的生活。
- 虾须、虫虫:自然的细腻与生动。
- 兰闺、烧笋:家庭的温馨与生活的细节。
- 江淹浦、愁云:表达离别时的忧愁。
- 绿帆、黄雀:象征自由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迎潮楼”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美
- B. 友谊
- C. 生活的细腻
- D. 自由
-
“月午花晨为侣”中的“花晨”指的是什么?
- A. 花丛中的昆虫
- B. 与花相伴的时光
- C. 早晨的露水
- D. 月光下的夜景
-
诗中“江淹浦,愁云浓”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兴奋
- D. 期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龚翔麟的作品与李清照的词作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李清照侧重于内心的细腻情感,而龚翔麟则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传达情感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