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题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40:29

青春未得意,见花却如雠。

路逢白面郎,醉插花满头。

满眼桃李花,愁人如不见。

别有惜花人,东风莫吹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题二首
作者: 崔道融 〔唐代〕

青春未得意,见花却如雠。
路逢白面郎,醉插花满头。
满眼桃李花,愁人如不见。
别有惜花人,东风莫吹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青春未能得意的感慨,看到花却像仇敌一样令人心烦。在路上遇到一个面容白皙的年轻人,他醉意朦胧地将花插满头,眼前满是桃李花,却让人愁苦得仿佛看不见。还有别的爱惜花的人,希望东风不要将这些花吹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春未得意:青春时期未能取得成功或成就。
  • 见花却如雠:看到花却感到像仇敌一样,意指心中不快或失落。
  • 白面郎:指年轻的男子,白面形容年轻、清秀。
  • 醉插花满头:醉酒后将花插在头上,形象生动,表现出其无忧无虑的状态。
  • 愁人如不见:满眼桃李花却让人感到忧愁,似乎看不见一般。
  • 惜花人:珍惜花朵的人,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东风莫吹散:希望东风不要把花吹散,表达对美好事物的保护和留恋。

典故解析:

  • 桃李花:在古代诗词中,桃李常用来象征青春和美好,桃李成荫也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意指德行自然吸引众人。
  • 东风:在文学中,东风常常象征春天的气息和温暖,也是改变和希望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道融是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665年,卒于公元740年。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正值花开之时,诗人可能在春游时感慨青春与花的关系,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花与青春的感受,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失去青春的惋惜。诗的开篇通过“青春未得意”引入,直接将情感基调设置为一种失落与愁苦,接着通过看到花的描写,将这种情感与自然相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用“醉插花满头”的形象展现了年轻人的无忧无虑,然而又在“满眼桃李花”中流露出一种与之对立的忧愁。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也使得读者在欣赏春花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愁苦。最后一句“东风莫吹散”既是对花的期许,也是对青春的期盼,具有一种深刻的哲理意味,呼应了全诗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春未得意,见花却如雠。: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青春失意的感受,看到花却感到苦恼。
  • 路逢白面郎,醉插花满头。:描述一个年轻人醉酒后将花插在头上的场景,反映出青春的无忧无虑。
  • 满眼桃李花,愁人如不见。:虽然眼前花开烂漫,但心中却感到无比愁苦,似乎看不到这些美景。
  • 别有惜花人,东风莫吹散。:暗示还有人珍惜这些花,希望春风不要将它们吹散,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青春的象征,暗示美好而易逝。
  • 对仗:如“青春未得意”和“醉插花满头”,形成音韵上的美感。
  • 拟人:赋予花以人性,表现出对花的珍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诗人在春天的花海中感受到青春的无常,借花抒情,展现出一种对美与青春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青春、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 白面郎:年轻的象征,代表着青春的活力与无忧。
  • 东风:象征春天的气息和希望,同时也暗示了变迁和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春未得意”指的是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成就的缺乏
    C. 对花的喜爱
    答案:B

  2. “醉插花满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失落的青年
    B. 无忧的年轻人
    C. 忧伤的诗人
    答案:B

  3. “东风莫吹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春天来临
    B. 对花的珍惜
    C. 对青春的追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崔道融的《春题二首》与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前者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时代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