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之禾木,宿大黑湖毡帐》
时间: 2025-01-26 07:38: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之禾木,宿大黑湖毡帐
作者: 汪洋
雪峰欲破斜阳,天风捲稗添岑寂。
山悬马径,霞湮霜树,夜氛暗织。
毡裹灯微,炉煎梦冷,恍乘虚舴。
便裁取浮生,空馀烟雾,听还是涛千尺。
明日又多萍迹。
历重山耸成潮汐。
银河飞灺,征鸿冲暝,月痕如溺。
指隙红情,天涯况味,秋声将默。
怅无声应有,苍茫一片,荡江湖色。
白话文翻译
雪山在斜阳下渐渐显露,天风卷起禾苗,增添了几分宁静。
山路悬挂,马蹄踏过,霞光掩映着霜树,夜色逐渐织成。
灯光微弱地包裹在毡帐中,炉火煮梦却显得冷清,仿佛在虚空中漂浮的小船。
于是我裁剪掉这浮生的片段,只剩下烟雾缭绕,听那涛声如千尺浪潮。
明日又将留下更多的浮萍痕迹。
穿越重重山峦,形成潮汐一般的景象。
银河如飞瀑,鸿雁逆风而行,月光的痕迹如同沉溺。
在指缝间流淌着红色的情感,遥远的天涯带来多种滋味,秋声渐渐沉默。
感慨无声中应有的情景,苍茫的景色荡漾着江湖的色彩。
注释
- 欲破:即将破晓,形容雪峰在夕阳下的状态。
- 捲稗:卷起禾苗的意思,描绘了风的作用。
- 夜氛:夜晚的氛围。
- 毡裹灯微:灯光微弱地被毡帐包裹。
- 梦冷:梦境的感觉冷清。
- 涛千尺:比喻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 萍迹:浮萍的痕迹,隐喻生活的无常。
- 银河飞灺:银河如飞流,形容夜空的壮美。
- 月痕如溺:月光的痕迹如同沉入水中,形容月光的幽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洋是一位当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禾木大黑湖,汪洋在此地宿营,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将周围的景色与个人的感受融为一体,诗中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水龙吟 之禾木,宿大黑湖毡帐》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内心情感交融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雪峰在斜阳下的壮丽景色,天风卷起禾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山路的悬挂与夜色的暗织,仿佛为读者绘制了一幅迷人的自然画卷。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雪峰欲破斜阳”与“天风捲稗添岑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即将破晓的希望与宁静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感。
而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思考。诗中提到“便裁取浮生,空馀烟雾”,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过往时光的珍惜与感慨。最后的“苍茫一片,荡江湖色”,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峰欲破斜阳:雪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丽。
- 天风捲稗添岑寂:天风吹起禾苗,增添了周围的宁静。
- 山悬马径:山路悬挂,描绘出自然的险峻。
- 霞湮霜树,夜氛暗织:霞光掩映霜树,夜色渐深。
- 毡裹灯微,炉煎梦冷:帐篷内灯光微弱,炉火煮梦却显得冷清。
- 恍乘虚舴:仿佛在虚空中漂浮的小船,表达内心的孤寂。
- 便裁取浮生:裁剪掉浮生的片段,体现对人生的思考。
- 空馀烟雾,听还是涛千尺:只剩下烟雾,听那涛声如千尺的波涛。
- 明日又多萍迹:明天又将留下更多的浮萍痕迹。
- 历重山耸成潮汐:穿越重重山峦,形成潮汐的景象。
- 银河飞灺,征鸿冲暝:银河如飞瀑,鸿雁逆风而行。
- 月痕如溺:月光的痕迹如同沉浸在水中。
- 指隙红情,天涯况味:在指缝间流淌着红色的情感,天涯带来多种滋味。
- 秋声将默:秋声渐渐沉默。
- 怅无声应有,苍茫一片:感慨无声应有的情景,苍茫的景色荡漾着江湖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飞流,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拟人:将夜色描绘得如同织布一般,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 对仗:如“明日又多萍迹,历重山耸成潮汐”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融合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峰:象征纯洁与高远,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美感。
- 天风:代表自然力量,增添了诗的动态感。
- 霜树:象征寒冷与宁静,反映出秋冬的萧瑟。
- 浮生:指人生的无常,体现出对生命的思考。
- 银河:象征宇宙的浩瀚,给予人无限遐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雪峰欲破斜阳”中“欲破”的意思是: A. 将要破碎
B. 即将破晓
C. 已经破晓
D. 破坏 -
“明日又多萍迹”的“萍迹”指的是什么? A. 水中浮萍的痕迹
B. 生活的无常
C. 过去的回忆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与汪洋的《水龙吟》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高度的感受,后者则结合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现代诗歌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
- 《汪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