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咏扬州明月楼》
时间: 2025-01-11 21:52:0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水龙吟 咏扬州明月楼
作者: 贯云石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晚来碧海风沉,
满楼明月留人住。
璚花香外,玉笙初响,
修眉如妒。
十二阑干,等闲隔断,
人间风雨。
望画桥檐影,
紫芝尘暖,又唤起登临趣。
回首西山南浦。
问云物为谁掀舞。
关河如此,不须骑鹤,
尽堪来去。
月落潮平,小衾梦转,
已非吾土。
且从容对酒,
龙香涴茧,写平山赋。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碧海的风沉静下来,明月在楼上照耀,令人留连忘返。璚花的香气飘散在外,玉笙的声音初次响起,修长的眉毛似乎带着妒忌。那十二根栏杆,轻易地隔断了人间的风雨。望着画桥的檐影,紫芝的尘埃温暖,唤起了我登高的情趣。回望西山南浦,问那云物为何轻舞飞扬。关河如此壮丽,不必乘鹤而去,随意来去都可以。月落潮平,小被子下的梦境变幻,已不再是我的故土。且从容地对酒,龙香正浓,写下平山的赋。
注释:
- 碧海:指清澈的海水,象征宁静。
- 璚花:美丽的花朵,寓意美好和芬芳。
- 玉笙:一种古代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 修眉如妒:形容女子的眉形,带有妒忌之心。
- 十二阑干:指楼阁的栏杆,暗指环境的优雅。
- 紫芝尘暖:紫芝是一种名贵的草药,象征温暖的春天。
- 骑鹤:指仙人乘鹤,表达对自在生活的向往。
- 龙香涴茧:指龙的香气,象征美好的饮品。
典故解析:
- 骑鹤:源自道教文化,象征长生与自由。
- 平山赋:可能指的是对自然景色的抒发和描绘,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云石,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的动荡时期,作品多体现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反思,风格多样,兼具古典气息与现实主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扬州明月楼,时值月色如水,海风轻拂,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水龙吟 咏扬州明月楼》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贯云石通过描绘壮美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境,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哲学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诗的开篇便以“晚来碧海风沉”引入,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柔和的氛围,令人心生向往。明月在楼上照耀,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人生的短暂,诗人用“满楼明月留人住”表达出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运用“璚花香外,玉笙初响”的意象,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雅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恬静而悠然的生活状态。接着以“十二阑干,等闲隔断,人间风雨”来表达对世事的淡然,似乎在说人生的烦恼与困扰在这美景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
全诗不仅展示了扬州明月楼的美景,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尤其是最后几句“月落潮平,小衾梦转,已非吾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感的渴望,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来碧海风沉:傍晚时分,海面宁静,风也沉寂。
- 满楼明月留人住:明亮的月光照在楼上,令人流连忘返。
- 璚花香外,玉笙初响,修眉如妒:香气四溢,乐声初起,女子的美丽和妒意交织。
- 十二阑干,等闲隔断,人间风雨:栏杆轻易地隔绝了外界的纷扰。
- 望画桥檐影,紫芝尘暖,又唤起登临趣:观望桥影,感受温暖,激发了登高的兴趣。
- 回首西山南浦:回望西山南岸,感慨万千。
- 问云物为谁掀舞:思索这自然的舞动是为了谁。
- 关河如此,不须骑鹤,尽堪来去:如此壮丽的自然,不必乘鹤而去,自在往来。
- 月落潮平,小衾梦转,已非吾土:月落潮平,梦境变幻,已不再是故土。
- 且从容对酒,龙香涴茧,写平山赋:从容饮酒,龙香四溢,写下平山的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如“月落潮平”暗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情感,如“问云物为谁掀舞”。
- 对仗:如“关河如此,不须骑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传达出一种淡然与从容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碧海:象征宁静与深邃,表现心境的宁静。
- 玉笙:象征高雅的艺术,体现文化修养。
- 修眉:代表美丽与嫉妒,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龙香:象征高贵与美好,传达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笙”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品
-
诗中“月落潮平”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忧伤
- B. 宁静
- C. 热闹
-
“骑鹤”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归乡
- B. 自由与长生
- C. 旅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贯云石的《水龙吟》都描绘了月夜的美景,前者更多地表现思乡之情,后者则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元曲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