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戊申灯夕,云间城中作》
时间: 2025-01-26 06:06: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戊申灯夕,云间城中作
作者: 邵亨贞 〔元代〕
兵余重见元宵,浅寒收雨东风起。
城门傍晚,金吾传令,遍张灯市。
报道而今,依然放夜,纵人游戏。
望愔愔巷陌,星毬散乱,经行处无歌吹。
太守传呼迢递,谩留连通宵沈醉。
香车宝马,火蛾面茧,是谁能记。
犹有儿童,等闲来问,承平遗事。
奈无情野老,闻灯懒看,闭门寻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元宵节的夜晚,诗人经历了一场战斗之后,再次见到了热闹的元宵佳节。虽然夜晚的寒意依旧,东风已经吹起,城门口传来金吾卫的传令,灯市遍布,热闹非凡。如今的元宵节依然如旧,游人嬉戏,然而巷陌之间却显得冷清,星星点点的灯光如同散落的毬球,行走的地方没有歌声和乐音。太守的信息传递远道而来,醉心于夜色之中,香车宝马,火光如茧,谁能记得这些繁华的过往。只有儿童在天真地询问,问起平安时代的往事。而那些无情的老者,听闻灯会却懒得出去,闭门寻求安睡。
注释:
- 元宵:指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传统节日。
- 金吾:古代负责守卫的官员。
- 香车宝马:形容富贵人家的车马,奢华的象征。
- 承平遗事:指平安时代的故事或往事。
- 奈无情野老:感叹乡野中的老者对节日的漠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亨贞,元代诗人,以善于描写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而著称,作品多以生动的细节和深刻的观察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戊申年元宵节,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景象,表达战后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社会阶层对节日的不同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与人情冷暖的对比。诗的开头,"兵余重见元宵"一句,点明了背景,作者在经历了战乱之后,重回节日的场景,带有一丝欣慰与感慨。随着对灯市的描绘,诗中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然而逐渐转入对人群的观察,"愔愔巷陌,星毬散乱",这句描绘了热闹中暗藏的孤独感,似乎节日的欢乐并没有完全感染到每一个人。
诗人通过对太守的呼喊和儿童的询问,反映出社会不同层次的生活状态。太守的醉心于灯火阑珊中,而无情的老者则对节日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繁华背后人们内心的孤寂和对过往的怀念。全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兵余重见元宵:战后再次见到元宵佳节,表达了对和平的期待。
- 浅寒收雨东风起:初春的微寒,刚刚停雨,东风吹来,营造节日气氛。
- 城门傍晚,金吾传令:傍晚时分,城门边金吾卫传达命令,显得热闹。
- 遍张灯市:灯市四处张灯,热闹非凡。
- 报道而今,依然放夜:如今的夜晚仍然欢庆,游人嬉戏。
- 望愔愔巷陌:望向幽静的巷子,显得冷清。
- 星毬散乱:星星般的灯光四散,象征着节日的喧闹。
- 经行处无歌吹:走过的地方没有音乐,显得寂寥。
- 太守传呼迢递:太守的信息远道而来,传递着节日的气氛。
- 谩留连通宵沈醉:人们在灯火中沉醉于夜色之中。
- 香车宝马:描绘富贵的生活。
- 火蛾面茧:形容夜晚的灯光如同蛾子扑火般迷醉,象征诱惑。
- 犹有儿童:仍有孩子在询问,代表纯真。
- 等闲来问,承平遗事:孩子们无忧无虑,问起往昔的平安年代。
- 奈无情野老,闻灯懒看:无情的老人懒得看灯会,表达对节日的冷漠。
- 闭门寻睡:闭门安睡,象征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光比作星星,增加诗的意境。
- 对仗:如“香车宝马”和“火蛾面茧”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音韵美。
- 拟人:对儿童的描写,赋予其天真无邪的特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热闹与冷清,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展现出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宵:象征团圆与欢庆。
- 灯市:繁华与热闹的象征。
- 儿童:纯真与希望的象征。
- 老人:冷漠与无奈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清明节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香车宝马”象征着_____。
-
判断题:太守在诗中表现出对节日的冷漠态度。(对/错)
答案:
- B
- 富贵的生活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关汉卿)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此诗在描绘夜晚景象时的不同,前者侧重于历史感与个人情感,后者则关注节日生活的冷暖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