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教嚄唶两争雄,白帝馀威到草虫。可惜旌旗兼壁垒,指挥都是小儿童。
白话文翻译:
谁让这两只蟋蟀争着要争雄?白帝的威势依然笼罩着这些草虫。可惜的是,虽然有旌旗和壁垒,指挥的却都是些小孩。
注释:
字词注释:
- 嚄唶:蟋蟀的鸣叫声,象征争斗。
- 白帝:指的是白帝城,可能是隐喻权威或强者。
- 旌旗:指的是军旗,象征着战斗的场景。
- 壁垒:表示防御工事,暗指争斗的环境。
- 儿童:指指挥者是年幼的人,暗含无奈和讽刺。
典故解析: “白帝”在此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皇帝,象征着权威和强大的影响力。蟋蟀的斗争可以看作是弱小者在强大权威面前的挣扎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商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社会观察和人性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小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反映了小人物在权力游戏中的无奈与抗争。
诗歌鉴赏:
《斗蟋蟀》以蟋蟀的斗争作为象征,揭示了小人物在宏大权力面前的无助与悲哀。诗中描绘的场景生动而富有趣味,蟋蟀的斗争看似简单,却折射出更深层次的社会现实。开头两句通过对蟋蟀争雄的描写,引出权威的影响力,暗示小虫子们的斗争与“大人物”的权威之间的关系。尽管有旌旗和壁垒的设立,指挥者却是些小孩,隐喻着在权力的游戏中,真正的操控者可能并非那些表面上的掌权者。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无辜者的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教嚄唶两争雄:谁让这两只蟋蟀争斗?表达了对争斗原因的疑问。
- 白帝馀威到草虫:白帝的威势仍然影响着这些小草虫,暗示权力的延续。
- 可惜旌旗兼壁垒:可惜虽然有军旗和防御,表面上看起来很气派。
- 指挥都是小儿童:但真正的指挥者却是小孩,反映出对局势的嘲讽。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蟋蟀的争斗象征着小人物的抗争,而“白帝”的出现则是权威的象征,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蟋蟀的斗争隐喻社会中的权力斗争,传达了小人物在强权面前的无奈与无助,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蟋蟀:象征小人物、弱者的抗争。
- 白帝:象征权威与力量。
- 旌旗和壁垒:象征战争与斗争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帝”象征着什么? A. 小虫子
B. 强大的权威
C. 自然现象
D. 宗教信仰 -
诗中指挥斗争的“儿童”有什么含义? A. 指挥得当
B. 形象生动
C. 讽刺无能
D. 代表未来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兵车行》进行对比,探讨在战争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杜甫的诗通过对战争的深刻描写,展现了民众的苦难,与《斗蟋蟀》中的小虫子抗争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