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子陵钓台》
时间: 2025-01-11 11:21:24意思解释
题子陵钓台
作者: 孙沔 〔宋代〕
原文展示:
旧交为帝不能邀,
百尺双台照暮涛。
逸迹已将山共永,
清名仍与月争高。
鲁连解难终辞禄,
龙伯持倾只钓鳌。
列传古碑言未尽,
一滩风竹自萧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子陵(阮籍)的钓台的怀念,感叹自己虽然与朋友的地位差异,但愿意追求高洁的名声与隐逸的生活。诗中提到鲁连(鲁迅)解难而辞职,而龙伯(阮籍)则执着于钓鱼,表现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风竹的萧骚描绘出一种孤独而高洁的意境。
注释:
- 旧交:旧朋友,指与自己有交情的人。
- 双台:指的是钓鱼的地方,形容其高耸。
- 逸迹:指隐士的足迹,形容已经与世无争的生活。
- 鲁连:指鲁连(鲁迅),在古代是个隐士,辞去官职。
- 龙伯:指阮籍,传说是个隐士,钟情于钓鱼。
- 列传古碑:古代名人的传记和碑铭。
- 风竹:指竹子在风中的声响,象征自然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沔,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对古代隐士的生活有较深的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对隐士生活的追忆与感悟,表达了对古人清高名士的敬仰,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与批判。
诗歌鉴赏:
《题子陵钓台》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自由与清高的向往。开篇即以“旧交为帝不能邀”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自己在世俗中的孤独感。接着“百尺双台照暮涛”描绘了钓台的壮观景象,象征着隐士生活的高远与清净。诗中“逸迹已将山共永,清名仍与月争高”更是直接表明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理想的追求,认为这种生活即使在世俗中被遗忘,但其名声与清名却永远存在。后半部分提到鲁连与龙伯,突出了隐士虽然辞去官职却依然保持高洁的风范。最后,诗人以“列传古碑言未尽,一滩风竹自萧骚”收尾,表现出一种孤独而清高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交为帝不能邀:指旧友已经成为皇帝,不能再邀请诗人,表现出一种地位的差距。
- 百尺双台照暮涛:描绘钓台的壮丽,与自然的融合,给人以宽广的视野。
- 逸迹已将山共永:隐士的足迹与山川永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清名仍与月争高:清白的名声与明月争辉,强调理想人格的高洁。
- 鲁连解难终辞禄:提到鲁连辞去官职,显示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龙伯持倾只钓鳌:龙伯(阮籍)只愿意钓鱼,放弃世俗名利,体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列传古碑言未尽:古代传记与碑铭未尽的故事,暗示对隐士生活的追思。
- 一滩风竹自萧骚:风中竹子的声音,表现出一种孤独而清雅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逸迹已将山共永,清名仍与月争高”,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清名比作明月,象征纯洁与高尚。
- 象征:风竹自萧骚象征着隐士的孤独与高洁。
意象分析:
- 钓台:象征隐逸与自由的生活。
- 月:象征清白与高洁的名声。
- 风竹:象征自然的声音与隐士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鲁连”指的是谁? A. 隐士
B. 皇帝
C. 诗人 -
诗中“百尺双台”形容的是哪个景象? A. 皇宫
B. 钓鱼的地方
C. 高山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权力与财富
B. 隐逸与清高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孙沔的《题子陵钓台》,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自然的和谐,孙沔则更突出个人的高洁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