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梅和天钧和尚原韵》

时间: 2025-01-24 05:21:27

相期已是违残腊,雨雪蹉跎又半春。

自别清癯池上影,每怀淡远月中神。

迢迢驿路诗难觅,渺渺罗浮梦那真。

晨夕巡檐频索笑,却教妒煞住山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期已是违残腊,雨雪蹉跎又半春。
自别清癯池上影,每怀淡远月中神。
迢迢驿路诗难觅,渺渺罗浮梦那真。
晨夕巡檐频索笑,却教妒煞住山人。

白话文翻译:

我们原本约定的相见,已是错过了残留的腊月,
在雨雪中蹉跎,转眼又过了半个春天。
自从分别那清瘦的池边影子后,
我每每怀念那淡远的月中神明。
漫长的驿路上,寻找诗歌却难以找到,
渺茫的罗浮山梦,究竟哪一场是真实的?
朝夕之间我在屋檐下频频索求欢笑,
然而却让住在山中人妒忌得无以复加。

注释:

  • 残腊:腊月的最后时光,指过年之前的时节。
  • 蹉跎:形容时间的浪费和错过。
  • 清癯:形容人身材瘦弱或景物清淡。
  • 月中神:指月亮中的仙人或神灵,表达一种遥远而美好的向往。
  • 迢迢驿路:形容路途遥远。
  • 罗浮:指北海罗浮山,古代文人常以此山作梦境的象征。
  • 住山人:指隐居在山中的人,代表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窦嵋,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后,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思乡之情与对友人的怀念,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诗人以“相期已是违残腊”和“雨雪蹉跎又半春”引入,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对相会的期待破灭。诗人用“清癯池上影”描绘了自己独自一人的孤寂,随之而来的“怀淡远月中神”则透露出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中间的两句“迢迢驿路诗难觅,渺渺罗浮梦那真”则将目光转向遥远的旅途,诗人对诗歌的渴望与对梦境的怀疑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迷茫。最后两句则是对山中隐者的嫉妒,暗示诗人对那种淡泊自守的生活的向往,同时又感到自己无法回归。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既表现出时光的流逝,又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营造了一个既孤独又充满思考的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相期已是违残腊:原本的约定已错过了腊月。
    2. 雨雪蹉跎又半春:在雨雪中浪费了时间,又过了半个春天。
    3. 自别清癯池上影:分别于清瘦池边的影子。
    4. 每怀淡远月中神:常常怀念那遥远的月中神明。
    5. 迢迢驿路诗难觅:漫长的旅途上,诗歌难以找到。
    6. 渺渺罗浮梦那真:虚幻的罗浮山梦究竟哪一场是真实的?
    7. 晨夕巡檐频索笑:朝夕在屋檐下寻求欢笑。
    8. 却教妒煞住山人:却让住在山中的人嫉妒得无法承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雨雪,表达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迢迢驿路”和“渺渺罗浮”形成对比。
    • 拟人:将诗歌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友人离别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雨雪: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清癯池:代表孤独和思念的地方。
  • 月中神:象征理想与遥远的美好。
  • 驿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辛与追求。
  • 罗浮梦:代表着理想与追寻的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窦嵋
    • C. 李白
    • D. 白居易
  2. “迢迢驿路诗难觅”中的“驿路”指的是什么?

    • A. 旅途
    • B. 学校
    • C. 家乡
    • D. 山林
  3. 诗中提到的“月中神”象征着什么?

    • A. 友人
    • B. 理想
    • C. 自然
    • D. 隐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窦嵋的《忆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窦嵋的诗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语言艺术》

这份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忆梅和天钧和尚原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