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回朝
宴罢琼林酒一杯,
忙忙骢马出蓬莱。
黎民喜遇三春雨,
猾吏愁逢二月雷。
带得一天新雨露,
扫开宇内旧尘埃。
文昌阁上人千万,
争看神明夺锦回。
白话文翻译:
宴席结束后,饮了一杯美酒,
急匆匆骑上骢马离开蓬莱。
百姓们欢喜地迎来了春天的雨,
而贪官们却愁苦地面对二月的雷声。
带着一天的新雨露,
扫去天下的旧尘埃。
文昌阁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
争相观看神明夺得锦绣的归来。
注释:
- 琼林:指美酒的聚集地,常用来形容美好的宴会。
- 骢马:一种马,色泽为灰白色,古代常用于骑乘。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美好境界。
- 黎民:平民百姓。
- 猾吏:狡诈的官吏。
- 文昌阁:古代文人聚集之地,象征着文化和智慧。
- 神明:指神灵或重要的神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钭元珍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诗中反映出对平民安乐与官吏贪婪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和对官场的不满。
诗歌鉴赏:
《回朝》是一首描绘社会现象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与思考。开篇以“宴罢琼林酒一杯”引入,既有欢快的宴会气氛,又蕴含着些许离愁。随即转向“急急骢马”,表现出诗人急于离开的心态,这种急切感在宴乐与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接着,诗中提到“黎民喜遇三春雨”,表现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反映了人民的喜悦。而“猾吏愁逢二月雷”则揭示了官吏对于自然变化的恐惧,暗指他们对自己行为的担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民与官两种不同状态的深刻思考。
后半部分中,“带得一天新雨露”寓意着新生和希望,象征着对旧时代的清扫与更新。最后以“文昌阁上人千万”结束,表现出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体现了人们对智慧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社会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平民百姓的关怀和对贪腐现象的不满,充分展现了宋代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宴罢琼林酒一杯:宴席结束后,饮了一杯美酒,营造出欢快的氛围。
- 忙忙骢马出蓬莱:急匆匆骑马离开,暗示着对现实的急迫逃避。
- 黎民喜遇三春雨:百姓因春雨而感到欢喜,象征希望和生机。
- 猾吏愁逢二月雷:贪官面对自然的威胁而愁苦,体现了对其行为的反思。
- 带得一天新雨露:新雨露象征希望与新生,暗指洗去旧的污垢。
- 扫开宇内旧尘埃:意在清理旧的腐朽与不良现象。
- 文昌阁上人千万:文昌阁上聚集了众多的人,反映出人们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求。
- 争看神明夺锦回:人们争相观看神明的归来,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喜遇三春雨”与“愁逢二月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新雨露”比作新的希望,具有象征意义。
- 排比:通过对不同人群情感的描绘,形成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比展现出人民的乐观与贪官的愁苦,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琼林:象征着美好、欢乐的宴会。
- 骢马:代表速度和急切,暗示着对现实的逃避。
- 春雨:象征生机、希望,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 雷:象征威胁与惩罚,暗指贪官的心虚。
- 新雨露:象征清新与希望,暗示着对旧时代的超越。
- 文昌阁:文化与智慧的象征,代表人们对未来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黎民喜遇三春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愤怒
D. 忧愁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骢马”象征着和。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文昌阁”是一个象征贪官的地方。(对/错)
答案:
- B
- 速度,急切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写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但更多地关注于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钭元珍的《回朝》则通过对比展现社会矛盾,关注人性与官场。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钭元珍诗集及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