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华寺二首》

时间: 2025-02-04 15:32:24

古寺山环合,崎岖路仅通。

一庵寒闭户,群木夜号风。

幽胜穷探尽,尘劳洗涤空。

兹游恐不再,聊记小诗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龙华寺二首
作者: 范宗尹〔宋代〕

古寺山环合,崎岖路仅通。
一庵寒闭户,群木夜号风。
幽胜穷探尽,尘劳洗涤空。
兹游恐不再,聊记小诗中。

白话文翻译:

这座古老的寺庙被群山环绕,崎岖的小路只有一条通向它。
一间寒冷的庵堂关上了门,群树在夜里呼啸着风声。
我已经尽情探寻这幽静的胜地,尘世的烦恼在此得到了洗涤。
今天的游览恐怕不会再有机会了,暂且把这次经历记在小诗之中。

注释:

  • 古寺:指的是古老的寺庙,常象征着宁静和历史。
  • 山环合:山环绕着,形成一个合围的格局。
  • 崎岖路仅通:道路崎岖不平,仅有一条通道。
  • 寒闭户:寒冷的庵堂关闭了门。
  • 群木夜号风:群树在夜间发出风声,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 幽胜穷探尽:幽静的胜地已经探访完毕。
  • 尘劳洗涤空:尘世的烦恼和劳累被洗净,心灵变得空灵。
  • 兹游恐不再:这次游览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 聊记小诗中:暂时用小诗来记录这次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宗尹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通常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游览龙华寺时,表达了诗人对古寺幽静环境的赞美,以及对此次游览的珍惜之情。在一个充满忙碌和尘劳的时代,诗人通过游览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古寺的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悟。开篇以“古寺山环合,崎岖路仅通”展现了寺庙的孤立与幽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接着“寒闭户,群木夜号风”,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孤寂与凄凉,似乎在夜风中传达着寺庙的古老与神秘。

“幽胜穷探尽,尘劳洗涤空”则是诗人在游历后的感悟,表达了在这片幽静的环境中,尘世的烦恼得以洗净,内心愈发清明。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使得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文学的力量。

最后一句“兹游恐不再,聊记小诗中”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这次游览的珍惜,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浸透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得读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山环合”描绘了寺庙的环境,强调了其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
  • “崎岖路仅通”则表现出到达这里的困难,增加了寺庙的神秘感。
  • “一庵寒闭户”说明庵堂的孤寂与冷清,带出一种内心的孤独感。
  • “群木夜号风”通过拟人化手法,给树木赋予了生命,增加了诗的情感张力。
  • “幽胜穷探尽”展示了诗人对这片胜地的深入探索,内心的满足感。
  • “尘劳洗涤空”是对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 “兹游恐不再,聊记小诗中”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生活瞬间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寺庙比作孤岛,突显其独特与宁静。
  • 拟人:如“群木夜号风”,赋予自然以生命,使情感更为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节奏感更强,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珍惜与感慨。诗人在古寺中体验到了心灵的洗涤与超脱,反映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安宁与自然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历史与宁静。
  • 群山:代表了自然的壮丽。
  • 寒庵:传达出孤独与静谧的氛围。
  • 夜风:象征着神秘与不安。
  • 尘劳:反映了世俗生活的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寺”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寺庙
    B. 学校
    C. 家庭

  2. “群木夜号风”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3.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什么?
    A. 对繁忙生活的热爱
    B. 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C.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出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范宗尹的《游龙华寺二首》则更强调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维与宋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