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有空明洞》

时间: 2025-02-04 15:39:51

暂到山中礼法坛,空明云气逼面寒。

当年孤鹤是何处,遥想天风坠羽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大有空明洞
范宗尹 〔宋代〕

暂到山中礼法坛,
空明云气逼面寒。
当年孤鹤是何处,
遥想天风坠羽翰。

白话文翻译

我暂时来到这山中的礼法坛,
空灵明亮的云气使我感到一阵寒意。
当年那只孤独的仙鹤现在在哪里呢?
我遥想那天风中它飘落的羽毛。

注释

  • 暂到:暂时到达。
  • 礼法坛:指祭祀或讲求礼法的场所。
  • 空明:形容空中明亮的云彩。
  • 逼面寒:指云气逼近脸庞,使人感到寒冷。
  • 孤鹤:孤独的仙鹤,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
  • 遥想:遥远地想念或回忆。
  • 天风:天空中的风。
  • 坠羽翰:掉落的羽毛,翰指鸟的羽毛,也象征着自由和漂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宗尹,字子明,号岱舸,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风光,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大有空明洞时,诗人感受到洞中自然的空灵与神秘,结合自身对孤独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与高洁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游大有空明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崇敬。首句“暂到山中礼法坛”,表现出诗人对礼法和传统的尊重,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第二句“空明云气逼面寒”,通过描写洞中的云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空灵的氛围,体现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接下来的“当年孤鹤是何处”,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对自由与高洁的追求,孤鹤象征着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这种状态的向往与追忆。最后一句“遥想天风坠羽翰”,不仅描绘了孤鹤在天风中飞翔的优美场景,更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又富有意境,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慨,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暂到山中礼法坛:诗人短暂地来到山中祭坛,设置了一个庄重的场景,反映出诗人内心对礼法的重视。
  2. 空明云气逼面寒:描绘了洞中清晨的氛围,云气的空灵与寒冷带给人一种清新而寂静的感觉。
  3. 当年孤鹤是何处:提到孤鹤,引发诗人对往昔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 遥想天风坠羽翰:通过想象孤鹤在天风中飞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美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孤鹤象征高洁与自由,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拟人:云气“逼面寒”,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的感受,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孤独状态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高洁理想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中:象征着静谧与隐逸的生活状态。
  • 礼法坛:代表传统与文化的根基。
  • 云气:象征着自然的无常与神秘。
  • 孤鹤:象征孤独、高洁的理想生活。
  • 天风: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鹤”象征什么? a) 寂寞
    b) 高洁与自由
    c) 财富

  2. 诗的首句中提到的“礼法坛”主要指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祭祀或讲求礼法的场所
    c) 个人修炼的地方

  3. 诗中“空明云气逼面寒”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清冷而空灵的环境
    c) 繁华喧闹的场景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同样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哲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对比范宗尹的《游大有空明洞》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范宗尹更多地表达了孤独的思索,而王维则侧重于隐逸的安宁。两首诗在意象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