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主簿长民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12: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李主簿长民二首
作者:廖行之
蚤擅湘中二妙声,一官政尔为亲荣。
倦游未试胸中蕴,苦学徒遗身后名。
踵武世科知有子,尽心色养足生平。
可堪膝下称觞处,不见伯仁贤弟兄。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早年在湘中享有盛名,因官职和政绩而得到亲近的荣誉。
游历疲倦未能施展心中所蕴藏的才华,辛苦学习却只留下身后的名声。
继承前人的学问知道有儿子,尽心培养他以满足生活的需求。
可惜在膝下共饮时光的地方,已不见伯仁那样的贤弟兄。
注释
字词注释:
- 蚤擅:早年擅长,指年轻时就有才能。
- 湘中:指湖南地区,文化名人辈出之地。
- 妙声:指美好的声音或才华。
- 倦游:疲倦于游历,指作者历经游历而感到疲惫。
- 胸中蕴:心中所积蓄的才能。
- 踵武:跟随前人的脚步。
- 尽心色养:全心全意地培养和照顾。
典故解析:
- 伯仁:指东汉的名士王允的兄弟,传说中才华横溢,常被用来象征贤良的兄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生活于宋代,诗人、官员,擅长诗歌,特别是抒怀诗。他的作品常带有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对李主簿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其生前成就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在官场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李主簿的悼念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蚤擅湘中二妙声”,开篇便点明了李主簿的才华,紧接着则以“一官政尔为亲荣”转向对其官职的认可,表明李主簿不仅有才华,还能在官场上获得成功。接下来的“倦游未试胸中蕴”则透露出作者的失落感,他在游历中感到疲惫,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似乎与李主簿的成功形成对比。
“苦学徒遗身后名”一句,表达了对学业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尽管辛勤学习,但只留下身后的名声,而无实际成就。接下来的两句“踵武世科知有子,尽心色养足生平”则生动描绘了李主簿对后代教育的用心,显示出他作为一位父亲的责任感。
最后两句“可堪膝下称觞处,不见伯仁贤弟兄”,一方面是对昔日欢聚时光的追忆,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在失去李主簿后,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又有对自身遭遇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蚤擅湘中二妙声:早年在湘中就展现出优秀的才华。
- 一官政尔为亲荣:因官职与政绩而获得亲近的荣誉。
- 倦游未试胸中蕴:经历游历却未能施展内心的才华。
- 苦学徒遗身后名:辛苦学习却只留下名声,未能成就实质。
- 踵武世科知有子:遵循前人的学问,知道有了后代。
- 尽心色养足生平:全心照顾培养以养活生活。
- 可堪膝下称觞处:可惜在共饮的地方。
- 不见伯仁贤弟兄:已不再见到像伯仁那样的贤良兄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称觞”来隐喻友谊与美好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李主簿的追忆,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伤和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中:象征着文化的故乡和才华的滋生之地。
- 妙声:代表着才华与艺术的象征,寄托着对李主簿的惋惜。
- 膝下:象征着家庭和睦的地方,体现了对亲情的渴望与失去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廖行之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伯仁”是哪类人物的代表?
A. 忍辱负重者
B. 贤良淑德的兄弟
C. 志向高远者
D. 诗词歌赋的作者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友谊的珍惜
B. 官场的得失
C. 家庭的和睦
D. 自身的才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现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对时局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比较《挽李主簿长民二首》与李白的《夜泊牛斗星》,两者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廖行之更侧重于对友人的追忆,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然的广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廖行之诗集》
- 《李白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