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时间: 2025-02-04 16:07:30

广庭人去。

阁泪晴秋无一语。

重认行踪。

一片蔷薇糁径红。

伴伊双燕。

分我三春花底雁。

翻怕书来。

又报愁蛾病不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广庭人去。阁泪晴秋无一语。重认行踪。一片蔷薇糁径红。伴伊双燕。分我三春花底雁。翻怕书来。又报愁蛾病不开。

白话文翻译:

庭院广阔,游人已去。秋天明朗,带着泪水的我无话可说。再次追忆往日的行踪,眼前一片蔷薇花在小径上红艳艳的。那双燕子伴着她飞舞,带走我春天花下的孤雁。翻来覆去怕书信传来,又是愁苦的蛾子因病而不能盛开。

注释:

  • 广庭:广阔的庭院,暗示场所的空旷与冷清。
  • 阁泪:阁楼上的泪水,表示伤感或思念。
  • 重认:再次回忆、重温。
  • 糁径红:小道上蔷薇花盛开,色彩鲜艳。
  • 伴伊双燕:与她相伴的双燕,构成温馨的意象。
  • 分我:将我分离,暗示孤独感。
  • 翻怕:反复担心、忧虑。
  • 愁蛾:象征着内心的苦痛和忧愁。

典故解析:

  • 蔷薇: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爱情和美好事物。
  • 双燕:燕子常象征春天和团圆,双燕的出现增加了诗中的情感温度。
  • 愁蛾:古诗中常用蛾子比喻思念和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严绳孙是清代诗人,出身书香门第,创作风格清新脱俗,擅长咏怀抒情,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与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经历人生离别时,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是严绳孙的一首典雅的词作。词中描绘的场景不仅仅是对庭院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映。开头的“广庭人去”一句,便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表现出秋日的萧瑟与凄凉。接着,作者通过“阁泪晴秋无一语”表露了自己心中的无言的伤痛,似乎每一滴泪水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词中“重认行踪”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蔷薇花的鲜艳与小径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美好回忆的同时,也暴露出现实的冷清与孤寂。而“伴伊双燕”则勾勒出一幅温暖的画面,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团圆的愿景,然而随后的“分我三春花底雁”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摆脱的孤独与失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叙述,展示了作者对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缅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广庭人去”:描绘景象的开端,表明庭院的空旷与冷清。
  2. “阁泪晴秋无一语”:内心的沉重与无言,泪水和晴空形成对比。
  3. “重认行踪”:对曾经走过的路的追忆,表现出对往事的留恋。
  4. “一片蔷薇糁径红”:蔷薇花鲜艳的景象,象征着美好的记忆。
  5. “伴伊双燕”:双燕的形象象征着温情与团聚。
  6. “分我三春花底雁”:表达了孤独和失落,春花与孤雁的对比充满惆怅。
  7. “翻怕书来”: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8. “又报愁蛾病不开”:愁蛾象征着忧愁,病不开则暗示无法释怀的痛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阁泪晴秋”与“重认行踪”形成对比。
  • 比喻:愁蛾比喻心中的忧愁与思念。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构建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表现出对爱情和青春的渴望和叹息,情感细腻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广庭:象征着空旷与孤独。
  • 蔷薇:象征着美好与爱情。
  • 双燕:象征着团圆与希望。
  • 愁蛾:象征忧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广庭人去”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寂
    • C. 兴奋
    • D. 厌倦
  2. 诗中的“分我三春花底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幸福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忍耐
  3. 诗中“阁泪晴秋无一语”所展现的意境是?

    • A. 愉悦的心情
    • B. 深重的忧伤
    • C. 快乐的回忆
    • D. 忍耐的坚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情感的细腻。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展示了对爱情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减字木兰花》与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但前者更注重景物描写,后者则更直接表达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