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二月廿七)》
时间: 2025-01-24 15:29: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二月廿七)
作者:程东湾
毓德婺虚,联辉魁宿,天启儒英。
正仲春蓂阶,三留叶秀,晓来蓬矢,六挂门荣。
星昴庭萧,神嵩降甫,怎似今朝记始生。
当此际,有满城和气,万井欢声。
龚黄政事勋名。镜里文书史胆惊。
况百年经界,于今修复,四贤道学,至此彰明。
月封艳阳,日逢初度,紫诏入行催观玉京。
黄堂上寿觞称处,介福邦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当下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提到德行和才华的结合,强调了天赋和努力的重要性。春天的气息萦绕在整个城市,带来了和谐与欢乐。诗人感慨历史的波澜与个人的奋斗,更是对社会进步的期待,表现出对国家前景的美好祝愿。
注释
- 毓德:培养德行。
- 婺虚:指星宿中璀璨的星星,象征光辉。
- 联辉魁宿:形容星辰连成一片,光辉灿烂。
- 仲春:春季的中间,指农历二月。
- 三留叶秀:三种植物的嫩叶繁茂。
- 晓来蓬矢:早晨看到的蓬勃生长的植物。
- 星昴庭萧:星星在庭院中闪烁。
- 神嵩降甫:神明降临,气氛庄重。
- 满城和气:街头巷尾充满和谐气氛。
- 龚黄政事:古代政治家的名字,象征治国理政的智慧。
- 镜里文书:书籍中记载的历史文献。
- 百年经界:过去一百年的历史变迁。
- 四贤道学:古代四位有名的道德和学术人物。
- 紫诏:紫色的诏书,象征皇权。
- 黄堂:指高堂,象征权威与尊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东湾,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敏锐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常融合了自然景物与社会人文,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沁园春(二月廿七)》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的时节。此时,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社会的活力,因而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社会和谐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沁园春(二月廿七)》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毓德婺虚”与“星昴庭萧”,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描绘了一个光明璀璨的春天,仿佛春天的阳光洒满了每一个角落,温暖而幸福。
诗人在表达对当下盛世的感慨时,也没有忘记历史的沉浮,提到“百年经界”,显示出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通过“满城和气,万井欢声”,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社会的和谐与繁荣是每个人心中共同的愿望。而“黄堂上寿觞称处,介福邦民”则表明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期望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
整首诗轻松而又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毓德婺虚,联辉魁宿,天启儒英:开篇即抒发了对德行和才华的赞赏,突出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正仲春蓂阶,三留叶秀,晓来蓬矢,六挂门荣:描绘春季的生机,强调自然的繁荣。
- 星昴庭萧,神嵩降甫,怎似今朝记始生:通过神圣的意象,表现出对春天的感慨。
- 当此际,有满城和气,万井欢声:描绘城市的和谐与欢乐,展现出人们的喜悦心情。
- 龚黄政事勋名:提及历史上的政治家,象征着智慧与治国理政的能力。
- 镜里文书史胆惊:历史的深刻影响,让人感到震惊与反思。
- 况百年经界,于今修复,四贤道学,至此彰明:强调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奋斗,传达出希望与期待。
- 月封艳阳,日逢初度,紫诏入行催观玉京:用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崭新的开始。
- 黄堂上寿觞称处,介福邦民: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祝福与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人的心情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句子结构上的对称,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个人奋斗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新生、希望与繁荣。
- 星辰:象征着光辉与智慧,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和气、欢声: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毓德”意指什么?
A. 贫穷
B. 贫贱
C. 培养德行
D. 争斗 -
“星昴庭萧”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寂静的夜晚
B. 和谐的春天
C. 繁荣的城市
D. 历史的沉浮 -
诗中提到的“黄堂”象征着什么?
A. 自然景物
B. 权威与尊贵
C. 贫穷
D. 远方的希望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春望》与《沁园春(二月廿七)》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前者更多地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悲伤,而后者则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两首诗在风格和情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思考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