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茆舍菱陂北,柴门药圃西。
奇云去人近,澹月傍檐低。
野迥羊牛下,林昏鸟雀栖。
郊墟少还往,父子自扶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傍晚景象。在菱角田的北边,有一间茅草房,柴门旁边是药圃。奇特的云彩让人感到靠近,淡淡的月光低低地照在屋檐上。野外的羊和牛在悠闲地吃草,树林中,鸟儿和雀鸟在傍晚时分栖息下来。乡村的集市上人烟稀少,只有父子俩互相搀扶着回家。
注释
- 茆舍:用茅草盖成的房子。
- 菱陂:菱角田,种植菱角的地方。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
- 药圃:种植药材的园子。
- 奇云:奇特的云彩。
- 澹月:淡淡的月光。
- 野迥:开阔的田野。
- 郊墟:乡村集市。
- 扶携:相互搀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爱国者。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豪放,情感真挚。陆游在历史上以其爱国情怀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受到后人的敬仰。
创作背景
《舍西夕望》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在外乡生活,心中常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庭的关切。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舍西夕望》通过对乡村宁静傍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家庭的深情眷恋。诗的开头,茆舍和药圃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田园生活。随着“奇云去人近,澹月傍檐低”的描写,诗人不仅描绘出夕阳西下的美景,更通过奇云和淡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让人感到心灵的宁静。
在“野迥羊牛下,林昏鸟雀栖”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生灵的观察,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态景象,羊牛悠闲地吃草,鸟雀在树上安静栖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最后一联“郊墟少还往,父子自扶携”则回归家庭,描绘了父子间的亲情,传递出一种温暖的情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乡村夕阳下的恬静画面,反映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诗中蕴含着深厚的乡土情怀,也展示了陆游身为爱国诗人的坚韧和柔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茆舍菱陂北:描绘了一个乡村的房子,位置在菱角田的北侧。
- 柴门药圃西:房子的柴门旁边是药材的园子,显现出农家生活的真实场景。
- 奇云去人近:奇特的云彩仿佛在靠近人,给人一种神秘而亲近的感觉。
- 澹月傍檐低:淡淡的月光低低地悬挂在屋檐旁,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夜晚气氛。
- 野迥羊牛下:广阔的田野上,羊和牛在悠闲地吃草,表现出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
- 林昏鸟雀栖:树林在傍晚时分,鸟儿和雀鸟归巢栖息,展现出自然的和谐。
- 郊墟少还往:提到乡村集市上人稀少,反映出农村生活的孤寂和静谧。
- 父子自扶携:最后一句描绘了父子间的亲情,表现出一种温暖的家庭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奇云”和“澹月”来比喻自然景象,增强诗的意象。
- 对仗:如“茆舍菱陂北,柴门药圃西”,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茆舍:象征简单、朴实的生活。
- 奇云:代表神秘和美好的自然景象。
- 澹月:象征宁静和平和的心境。
- 羊牛:象征富饶的田园生活。
- 鸟雀:代表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舍西夕望》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陆游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奇云”代表什么? A) 朴实的生活
B) 神秘的自然现象
C) 亲情
D) 乡村集市 -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孤独
B) 亲情
C) 思乡
D) 自然之美
答案
- C) 陆游
- B) 神秘的自然现象
- B) 亲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陆游的《舍西夕望》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但陆游更强调家庭和宁静生活的温情,而白居易则通过草原的生长表现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