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作》

时间: 2025-02-04 15:37:48

羡门安期何在哉?

河流上泝昆仑开。

白云不与隐居老,孤鹤自下辽天来。

春江风物正闲美,绿浦潮平柁初起。

暮吹长笛发巴陵,晓挂高帆渡湘水。

世间万变更故新,会当太息摩铜人。

脱裘取酒藉芳草,与子共醉壶中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酒作
陆游

羡门安期何在哉?
河流上泝昆仑开。
白云不与隐居老,
孤鹤自下辽天来。
春江风物正闲美,
绿浦潮平柁初起。
暮吹长笛发巴陵,
晓挂高帆渡湘水。
世间万变更故新,
会当太息摩铜人。
脱裘取酒藉芳草,
与子共醉壶中春。

白话文翻译:

羡门的安期在哪儿呢?
河水逆流而上,开往昆仑山。
白云不与隐居的老人相伴,
孤鹤自下辽阔的天空飞来。
春江的风景正闲适美好,
绿岸潮平,船桨刚刚起动。
傍晚时分,长笛声响起于巴陵,
清晨时,挂起高帆渡过湘水。
世事变化,无常更新,
不由得叹息铜人雕像。
脱去裘衣,取酒在芳草间,
与你共醉在这壶中春光里。

注释:

  • 羡门:传说中的仙人住处,表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 安期:指安期生,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人。
  • 昆仑:古代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白云:指隐居的生活,寓意清闲自在。
  • 孤鹤:象征高洁的志向和孤独。
  • 巴陵:指岳阳,古地名。
  • 湘水:指湘江,流经湖南。
  • 铜人:古代铜铸造的像,象征不变的事物,表达对世事变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描写生活、自然和政治,风格激昂、清新,尤其擅长抒发爱国情怀与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

《对酒作》创作于宋代,时值国破家亡之际,陆游心怀忧国之情,通过饮酒抒怀,表达对人生、友情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对酒作》是一首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的诗。诗中开篇以羡慕的口吻提到安期生,这不仅是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接着以河流和白云描绘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又通过孤鹤的形象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高洁。

在描写春江的美景时,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闲适,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乐趣。随着傍晚长笛的悠扬和清晨高帆的启程,诗人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中,而是提到世间的变化,给人一种无常的感慨。在最后两句,诗人邀请友人共饮,把酒言欢,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在抒情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羡门安期何在哉?:开篇设问,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河流上泝昆仑开。:描绘逆流而上的情景,象征追求理想的决心。
  • 白云不与隐居老,孤鹤自下辽天来。:表现隐居与孤独,渴望与现实的矛盾。
  • 春江风物正闲美,绿浦潮平柁初起。:描写自然美景,营造闲适的生活氛围。
  • 暮吹长笛发巴陵,晓挂高帆渡湘水。:通过音乐和航行表现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乐趣。
  • 世间万变更故新,会当太息摩铜人。:感慨人生无常,变化与不变的对比。
  • 脱裘取酒藉芳草,与子共醉壶中春。:邀请友人共饮,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鹤”,象征高洁的志向。
  • 拟人:如“春江风物”,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暮吹长笛发巴陵,晓挂高帆渡湘水”,构成和谐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及对世事变化的感慨,展现了人生态度的哲理,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

意象分析:

  • 羡门:理想的隐居处,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孤鹤:高洁、孤独的象征。
  • 春江绿浦:自然的美好,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对酒作》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陆游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安期”指的是:
    A. 仙人
    B. 隐士
    C. 诗人

  3. 诗中描绘的“春江风物”主要体现了什么?
    A. 忧伤
    B. 闲适与美好
    C. 变化无常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对酒作》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和人生哲学,但陆游更强调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世事变化的感慨;而李白则突出豪放与洒脱,表现出对人生的无畏态度。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