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57: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叶底箫声,箫里青萍,青萍流尽眼中痕。谁寻旧迹?万里孤翎。看晴云好,雨云好,独云零。浮槎一叶,又到仙邻。罗衣紫佩小兰亭。依然咫尺,恨隔天津。遣留心苦,去心苦,梦心惊。
白话文翻译
在叶子下传来箫声,箫声中有青萍的影子,青萍的痕迹在我的眼中流淌而尽。谁还在追寻那旧日的足迹?孤独的翎毛飞向万里远方。晴天的云好,雨天的云也好,独自一片云零落在空中。一叶浮舟,再次来到仙境的邻近。身着罗衣,佩戴着紫色的饰物,来到小兰亭。依然近在咫尺,却恨隔着天边。心中的苦楚难以诉说,离去的心情苦涩,梦中的心情令人惊惧。
注释
- 箫声:古乐器,通常用竹子制成,音色清脆。
- 青萍: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植物,象征着柔弱和美好。
- 万里孤翎:形容孤独飞翔的鸟,暗示对自由和归属的渴望。
- 浮槎:指浮在水面上的小舟。
- 罗衣紫佩:罗衣是轻薄的衣服,紫佩是紫色的饰物,象征着高雅和美丽。
- 天津:这里可能指代山水之间的阻隔,象征距离和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擅长传统诗词的创作,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作品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卢青山对生活的感悟之时,可能是在某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诗人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
诗歌鉴赏
这首《行香子二首 其二》以箫声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在叶底倾听箫声,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青萍的意象不仅描绘了水面的柔美,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记忆的淡去。诗中的“谁寻旧迹”引发读者对过往的追忆和对失去的哀伤,而“万里孤翎”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表达了对自由和归属的渴望。
在“看晴云好,雨云好,独云零”的句子中,诗人对不同天气的描写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晴天与雨天的交替象征着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接着,“浮槎一叶,又到仙邻”则是对理想和归宿的向往,仿佛在启示诗人即使身处尘世,心中依然向往那片理想的仙境。
“依然咫尺,恨隔天津”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尽管一切都在眼前,却似乎遥不可及。最后两句“遣留心苦,去心苦,梦心惊”则深刻地揭示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诗人在梦中依然无法逃避心中的苦楚,形成了情感的高潮。
整首诗在音韵上和意象上都相得益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叶底箫声,箫里青萍:在叶子底下传来的箫声,隐喻着青萍的影子,暗示着宁静与美好。
- 青萍流尽眼中痕:青萍的痕迹消逝在眼前,象征着记忆的模糊与流逝。
- 谁寻旧迹?万里孤翎:孤独的鸟儿在万里之外,呼应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孤独感。
- 看晴云好,雨云好,独云零: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独自的云朵在空中流散,表现了人生的多变与孤独。
- 浮槎一叶,又到仙邻:小舟轻浮,似乎再次靠近理想中的仙境,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罗衣紫佩小兰亭:身着华丽衣物,来到兰亭,描绘了一幅优雅的画面。
- 依然咫尺,恨隔天津:尽管距离很近,却感到遥不可及,表达了心灵的隔阂。
- 遣留心苦,去心苦,梦心惊:内心的苦楚无处可诉,梦中惊醒,突显了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槎一叶”比喻人生的漂泊。
- 对仗:如“看晴云好,雨云好”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云朵赋予情感,表现内心的孤独。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孤独与苦楚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箫声:代表音乐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
- 青萍:象征柔弱与美丽,亦隐喻记忆的流逝。
- 孤翎:象征孤独与追寻自由。
- 浮槎:象征漂泊与理想的追逐。
- 兰亭:象征高雅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
- A. 叶底箫声
- B. 谁寻旧迹?
- C. 看晴云好
- D. 梦心惊
-
诗中“浮槎一叶”主要象征什么?
- A. 船只的漂流
-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C. 孤独的心情
-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提到的“天津”象征什么?
- A. 地理位置
- B. 隔阂与距离
- C. 美好的生活
- D. 自然风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与往昔的思念。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行香子》与《静夜思》:两者均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孤独感,但《行香子》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静夜思》则更直接地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