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劝徐老奉善》

时间: 2025-02-04 15:41:32

苦海茫茫。

深可悲伤。

个风风、稍悟真常。

衣冠不整,俗业消亡。

乃了真功,忘彼我,没参详。

身入圆光。

宝现嘉祥。

瑞烟笼、七朵莲芳。

重开玉蕊,复结银霜。

透太虚中,无衰老,永清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香子 劝徐老奉善
作者: 王处一 〔元代〕

苦海茫茫。深可悲伤。
个风风稍悟真常。
衣冠不整,俗业消亡。
乃了真功,忘彼我,没参详。
身入圆光。宝现嘉祥。
瑞烟笼七朵莲芳。
重开玉蕊,复结银霜。
透太虚中,无衰老,永清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面对苦难的海洋,感到深深的悲伤,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也有所领悟,懂得了真理。生活中的繁文缛节,世俗的职业和欲望都已消失,心中只剩下对真理的追求,忘却了自我,超越了对事物的深思。身心融入了光明之中,宝贵的祥瑞显现出来,瑞气弥漫,像七朵莲花盛开。再一次绽放出的玉蕊,重新结成银霜。在这无边无际的虚空中,永远不会有衰老的感觉,只有清凉。

注释:

  • 苦海:比喻人生的痛苦与苦难。
  • 真常:指真实而恒常的道理。
  • 衣冠不整:形容不再追求世俗的外表。
  • 俗业消亡:世俗的职业和追求淡化了。
  • 圆光:象征一种圆满的智慧或境界。
  • 嘉祥:美好的祥瑞。
  • 瑞烟:祥瑞的烟雾。
  • 莲芳:莲花的香气,象征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处一,元代诗人,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以哲理为主,关注内心的修养和对真理的探索。

创作背景:此诗在元代的社会环境中产生,那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使得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期望。

诗歌鉴赏:

《行香子 劝徐老奉善》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苦海茫茫”的开头,直指人生的困境与痛苦,紧接着却以“个风风稍悟真常”表达出一种顿悟的感觉,暗示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寻找到真理。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张力与深度。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生活状态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人用“衣冠不整,俗业消亡”来强调一个人内心的解放,摆脱外在的束缚与世俗的诱惑,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几句“身入圆光”、“瑞烟笼七朵莲芳”则展现了一种理想的境界,象征着智慧的圆满与内心的祥和。诗的末尾“无衰老,永清凉”更是表现了对永恒生命状态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永恒存在的哲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意象鲜明,呈现出一种修身养性的哲学态度,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苦海茫茫:人生如同无边的苦海,充满了痛苦和困扰。
  2. 深可悲伤:这种痛苦深重到令人心痛。
  3. 个风风稍悟真常:在风中稍稍领悟到真实而永恒的真理。
  4. 衣冠不整,俗业消亡:不再在乎外表,世间的名利与烦恼淡化了。
  5. 乃了真功,忘彼我,没参详:修炼内心的真实功夫,忘却自我,不再深入思考世俗之事。
  6. 身入圆光:身心融入到一种光明的境界。
  7. 宝现嘉祥:美好的景象和祥瑞随之显现。
  8. 瑞烟笼七朵莲芳:祥瑞的烟雾笼罩着七朵盛开的莲花。
  9. 重开玉蕊,复结银霜:象征着再一次的生命绽放与新的生命轮回。
  10. 透太虚中,无衰老,永清凉:在浩瀚的虚空中,没有衰老的感觉,永远保持着清凉的状态。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比如“苦海”与“圆光”的对比,展现出从痛苦到光明的转变;“瑞烟”和“莲芳”的意象则象征着祥瑞和纯净。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强调在痛苦中寻找解脱,从而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苦海:象征人生的痛苦与挑战。
  2. 圆光:象征智慧的圆满和内心的宁静。
  3. 莲花:象征纯洁与高尚的精神追求。
  4. 瑞烟:象征祥瑞和美好的预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苦海”指代什么?
    A. 人生的快乐
    B. 人生的痛苦
    C. 自然的景象

  2. “衣冠不整”意味着什么?
    A. 不在乎外表
    B. 生活奢华
    C. 追求名利

  3. 诗中提到的“圆光”象征什么?
    A. 明亮的光芒
    B. 智慧的圆满
    C. 物质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 李白《将进酒》:表现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及豪放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王处一的《行香子》和陶渊明的《饮酒》都强调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追求,但前者更注重对痛苦的直面与哲理的探讨,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王处一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