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跋冯氏兰亭
陆游 〔宋代〕
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
此本得其骨,殊胜兰亭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冯氏兰亭的珍视和感慨。它的内容可以翻译为:
“在茧纸中藏着昭陵的文献,经过千年也无法再见到。而我能获得其骨骼,实在是比兰亭的面貌更为珍贵。”
注释
- 茧纸:指一种纸张,可能用于包裹或保护文物。
- 昭陵:唐高宗李治的陵墓,此处象征着古代文献的珍贵和不可再现。
- 千载:形容时间极为漫长,千年。
- 得其骨:指获得了重要的物质或精神遗产,强调其价值。
- 兰亭:指兰亭,著名的吴越文化圣地,象征着文化的雅致与美好。
典故解析
- 冯氏兰亭:兰亭即兰亭序的起源地,王羲之在此举办的“兰亭雅集”是文人雅集的经典。冯氏兰亭可能指的是冯氏家族的文艺成就。
- 昭陵:昭陵是唐代重要的皇帝陵墓,文物珍贵,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人文的积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以豪放、清新见称,作品广泛涉及山水、田园、边塞等题材。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文化复兴之际。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文化的珍惜。
诗歌鉴赏
陆游的《跋冯氏兰亭》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感与文化自豪感。诗的前两句“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惋惜与敬畏。昭陵作为历史的见证,千年之后却不可见,暗示了文化的脆弱与不可逆转。接下来的“此本得其骨,殊胜兰亭面”,则转而表达了个人的收获与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得其“骨”意味着获得了文化的精髓,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光鲜。兰亭作为文化的代表,虽美丽却只是外在,陆游更看重的是那深厚的内涵与精神。
通过这首诗,陆游传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待与责任。诗中既有对过去的追怀,也有对当下文化价值的思考,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文学风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茧纸藏昭陵”:暗示古代文献的珍贵,昭陵中的文物如同被藏匿在茧纸中,需小心保护。
- “千载不复见”: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现。
- “此本得其骨”:指的是获得了文化的核心、精髓。
- “殊胜兰亭面”:强调比表面的美丽更重要的内在价值。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献比作“茧纸”,形象地表现出其珍贵与脆弱。
- 对比:前后两句形成对比,突显出“骨”的重要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重视,强调文化内涵的重要性,超越了表面的美丽。
意象分析
- 茧纸:象征着文化的脆弱与珍贵。
- 昭陵: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 骨:文化的精髓与核心。
- 兰亭:文人雅集的象征,文化的表面光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茧纸藏昭陵”中的“茧纸”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茶叶
- B. 一种纸张
- C. 一种文物
- D. 一种书籍
-
“千载不复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历史的惋惜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文化的无所谓
-
“此本得其骨”中的“骨”比喻指的是什么?
- A. 诗歌的外在形式
- B. 文物的表面
- C. 文化的核心
- D. 历史的记载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的《兰亭序》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兰亭序》:王羲之描绘了兰亭聚会的情景,强调了友情与雅集之美。
- 《春望》:杜甫则在国家动荡中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两者都反映了对文化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但陆游更侧重于对文化精髓的珍视与传承。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