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会次宰臣之韵 其三》
时间: 2025-05-16 11:2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极朝正小道消,岂劳身势借扶摇。
履新忽听传天语,革故初看转斗杓。
四面横龙严部乐,两班垂玉肃朋僚。
不教计吏空归去,雨露相随诏五条。
白话文翻译:
在太极之道朝正之时,小道已然消失,难道还需要借助身势的扶摇?
刚刚上任,忽然听到传来的天意,改革旧制初看星斗的变化。
四周的龙舞严肃地奏乐,两个班次的玉垂在肃静的同僚中。
不让官吏空手而归,雨露相随,诏令五条。
注释:
- 太极:指宇宙的根本法则,代表阴阳和谐。
- 扶摇:借助风势飞扬,形容迅速上升的状态。
- 天语:指上天的指示或旨意。
- 斗杓:即北斗星,古人用来测定时辰。
- 横龙:形容气势磅礴的乐曲或场面。
- 垂玉:指官员的玉佩,象征权力和地位。
- 雨露:比喻恩泽或好处。
典故解析:
- 太极:源于《道德经》,强调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
- 斗杓:古代天文学中用于指引时间和方向,象征准确和权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以清新脱俗和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受道家思想影响,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担任宰臣之际,反映了他对新任职务的感慨和对改革的期待,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黄裳对新职务的认识与期望。开篇以“太极”引出宇宙的法则,象征着他对国家治理的哲学思考。接着,诗人以“履新”自述初任的心情,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变革的希冀。四周的“横龙”和“垂玉”则象征着朝廷的气势和同僚的支持,展现了一个严谨而有序的政治环境。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雨露”比喻上天的恩泽,表达了他对良好政策的期待,希望能够惠及民众,体现了深厚的民生情怀。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而富有节奏感,情感真挚而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表明太极的法则已然明确,小道不再重要,暗示着大势所趋。
- 第二句:新任者听到上天的旨意,预示着改革的新动向。
- 第三句:描绘了朝廷的气氛,象征着政治的严肃与秩序。
- 第四句:强调了好的政策不应空泛而归,寓意着施政的实效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严格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雨露”比喻为恩泽,形象地传达了施政的期望。
-
主题思想: 诗歌集中体现了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对改革的期待,以及对民生的关怀。通过哲理的引入与现实的结合,展现了一位理想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分析:
- 太极:象征着宇宙的法则与自然的和谐。
- 斗杓:象征着时间和方向的确定性。
- 雨露:象征着施政的恩泽,体现了对民众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太极”意指什么?
- A. 时间
- B. 宇宙法则
- C. 政治
- D. 文化
-
“雨露”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暴风雨
- B. 施政的恩泽
- C. 官员的权力
- D. 民众的反抗
-
该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A. 诗人游历
- B. 诗人担任宰相
- C. 诗人失意
- D. 诗人退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民生的关怀。
- 杜甫《春望》:反映了对国家与民众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黄裳《元会次宰臣之韵》 vs. 杜甫《春望》:
- 黄裳的诗中强调了改革与政治的气氛,体现了对新任职务的期待;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战乱与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怀,两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黄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