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有感)》

时间: 2025-01-11 13:59:30

过雁天边信息,两宫池上心情。

沈思海角愤难平。

山风欺客梦,耿耿到天明。

幸自不争名利,闲愁夜夜如惊。

明朝鬓白两三茎。

世人都不念,似汝复何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有感)》
过雁天边信息,两宫池上心情。
沈思海角愤难平。
山风欺客梦,耿耿到天明。
幸自不争名利,闲愁夜夜如惊。
明朝鬓白两三茎。
世人都不念,似汝复何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天边看到大雁传来的消息,心中不禁感叹,面对两宫池水的景色,情绪也随之而动。思绪万千,心中愤懑难以平静。山风轻轻拂面,影响着我的梦,直到天明仍然清醒。庆幸的是,我并不追求名利,因此内心的忧愁每晚都像是惊扰。明天早上,头发或许已经白了几根。世人都不再记得我,像你这样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 过雁:指天边飞过的大雁,象征着远方的消息。
  • 两宫池:指的是宫廷中的池塘,这里引发了诗人的情思。
  • 沈思:沉浸在思考中。
  • 愤难平:心中的愤怒难以平息。
  • 山风欺客梦:山风影响了诗人的梦境,带来不安。
  • 鬓白:形容头发变白,暗示年纪的增长。
  • 世人都不念:世人对自己已不再记得,感到孤独。

典故解析:

  • “过雁”:古时大雁常用来传递信息,借此表达一种思乡或思念的情感。
  • “两宫池”:反映了作者的身世背景及宫廷生活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辰翁是宋代著名诗人,生平多与山水、名利相悖,作品常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
  • 创作背景:诗人生活在一个注重功名利禄的时代,内心却对这些追求感到无奈和困惑,因而写下此诗以抒发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有感)》以其清新婉约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名利的淡然态度。整首诗采用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对比,体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淡泊的情怀。开篇以“过雁天边信息”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思索的境地,接着通过“沈思海角愤难平”表达了对外界不公的愤慨和内心的苦闷。最后几句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自觉不争名利,反而感到自己的存在似乎被世人遗忘,令人感到惆怅。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哲理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过雁天边信息”:描绘了一种远方的消息,传递了思念之情。
    • “两宫池上心情”:通过池水映照出诗人的复杂情感。
    • “沈思海角愤难平”:沉思于世事,难以平复心中的愤懑。
    • “山风欺客梦,耿耿到天明”:夜晚的山风影响了梦境,直到清晨仍然无法入睡。
    • “幸自不争名利,闲愁夜夜如惊”:庆幸自己不追名利,反而每晚都被闲愁惊扰。
    • “明朝鬓白两三茎”:暗示年华渐逝,人生的无常。
    • “世人都不念,似汝复何成”:感叹自己被世人遗忘,人生的意义何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雁比作信息的传递者,象征着思念。
    • 拟人:山风“欺”梦,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语句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对世俗的无奈与对自我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过雁:思念与远方的信息。
    • 两宫池:宫廷生活的幽思。
    • 山风:自然的无情与梦境的欺骗。
    • 鬓白: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过雁”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朋友
    B. 思念的信息
    C. 自然景物

  2.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淡泊无争
    C. 愤怒反对

  3. “明朝鬓白两三茎”表达了什么? A. 年轻
    B. 年华渐逝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将进酒》:表现豪情壮志,与《临江仙》的淡泊形成对比。
  • 《登高》:同样反映对人生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