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道
王贞白 〔唐代〕
晓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
梯航万国来,争先贡金帛。
不问贤与愚,但论官与职。
如何贫书生,只献安边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清晨的鼓声响起,人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傍晚的鼓声依然未停,仿佛预示着城市的活力无时无刻不在。来自各国的商船络绎不绝,大家争先恐后地向皇帝进贡金银绸缎。可是在这个权力中心,似乎没有人关心才德与否,只有官职高低的差别。作为一名贫穷的书生,我所能做的,只有献上关于安定边疆的策略。
注释:
- 晓鼓: 清晨的鼓声,表示一天的开始。
- 暮鼓: 傍晚的鼓声,表示一天的结束。
- 梯航: 商船的通道,指的是水路交通。
- 贡金帛: 进贡的金银和丝绸。
- 贤与愚: 指有才德的人与无才德的人。
- 安边策: 关于安定边疆的策略。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贡金帛”是古代的进贡制度,表示各国对中央政权的效忠与支持。这种制度在唐代尤为盛行,显示了长安作为当时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70年,其作品多描绘社会生活与个人感受。他的诗风简洁明快,常常蕴含深刻的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长安道》创作于唐代盛世,长安作为当时的国家首都,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人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
诗歌鉴赏:
《长安道》是一首富有时代感的诗作,通过对长安城清晨与傍晚的对比描写,展现了城市的生机与繁忙。诗中的“梯航万国来”描绘了长安作为贸易中心的繁荣,反映出经济的活跃与文化的交融。然而,诗人在赞美繁华的同时,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不问贤与愚,但论官与职”一句,揭示了官僚体系的腐败与不公,表明社会对个人才德的漠视,反而更加看重官职的高低。最后,诗人以“如何贫书生,只献安边策”结束,表现出一名书生的无奈与理想,虽然他渴望为国家出力,却也感到在权力游戏中的无力感。这一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在描绘繁荣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与个人理想的追求,极具深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鼓人已行: 清晨的鼓声响起,人们开始新的一天,象征着生活的开始。
- 暮鼓人未息: 傍晚鼓声依旧,表明长安城的繁忙与活力。
- 梯航万国来: 各国的商船汇聚长安,展示了长安的国际地位。
- 争先贡金帛: 各国争相进贡,反映出经济繁荣。
- 不问贤与愚: 社会上对才德的忽视,只看重官职的高低。
- 但论官与职: 官位的权力关系成为衡量人们价值的标准。
- 如何贫书生: 书生的身份使他感到无奈与局限。
- 只献安边策: 书生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但只能献上安定边疆的计策,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 例如“晓鼓人已行,暮鼓人未息”,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梯航万国来”比喻商船如梯子般连接各国,形象生动。
- 反讽: “不问贤与愚”,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长安的繁荣与个人的无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批判,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 代表繁华与富饶,是权力的象征。
- 鼓声: 象征生活的节奏,清晨与傍晚的对比表现出日常的忙碌。
- 金帛: 代表财富与权力,体现了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的“晓鼓”指的是哪个时间的鼓声?
- A. 清晨
- B. 傍晚
- C. 中午
- D. 午夜
-
填空题: 诗中提到“梯航万国来”,形容的是__的繁荣。
-
判断题: 诗人对社会现状是持肯定态度的。 (对/错)
答案:
- A. 清晨
- 长安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王贞白的《长安道》更侧重于描绘繁华景象,而杜甫则更关注战争带来的苦难与国家的动荡。两首诗都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状,展示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王贞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