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镜湖□□》

时间: 2025-01-11 05:14:41

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

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

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
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
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

白话文翻译:

我在镜湖中划船的时候,湖面上还没有长满千里莼菜。
此时没有来祝贺的宾客,谁能认识我这个被贬的仙人呢?
我对着四季的雪吟唱,回忆起在三岛游玩的春天。
听到亡国越人的事,我在大江旁洗耳恭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泛:划船,漂流的意思。
  • 镜湖:指湖面如镜,水波不兴。
  • 千里莼:指长在湖中的莼菜,象征美景。
  • 贺宾客:来祝贺的客人。
  • 谪仙人:被贬谪的仙人,暗指自己被贬的身份。
  • 四时雪:指四季中出现的雪,象征严寒。
  • 三岛春:指春天游玩的三岛,可能指的是东海的三座岛屿。
  • 亡越事:指越国灭亡的历史事件。

典故解析:

  • 谪仙人:唐代诗人常以“谪仙人”自称,表达隐逸之志与失落之感。
  • 亡越: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征服的历史事件,常被用来象征悲剧的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字仲明,号白云,生于西安,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王贞白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眷恋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镜湖的宁静与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使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失落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镜湖泛舟的宁静场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开篇的“我泛镜湖日”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氛围,而后“未生千里莼”则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时无贺宾客”,表达了他在孤独中的无奈与失落,作为一个被贬的诗人,他感到被世人遗忘。随后“吟对四时雪”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的感受,同时“忆游三岛春”则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的回忆,表现出他内心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恶闻亡越事”则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在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之间的挣扎与思考。这首诗在意境上充满了孤独感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展现出王贞白超然的个性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泛镜湖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诗人在湖中划船,心情似乎很放松。
  • 未生千里莼:象征着湖水的清澈与美丽,暗示着大自然的原始状态。
  • 时无贺宾客:表明诗人此时的孤独,缺乏朋友的陪伴。
  • 谁识谪仙人:自我感叹,表达了自己被贬的孤独与失落感。
  • 吟对四时雪:诗人对自然的吟唱,体现出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忆游三岛春:回忆往昔的快乐时光,带有怀旧的情绪。
  • 恶闻亡越事:感叹历史悲剧,显示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洗耳大江滨:暗示诗人希望忘却烦恼,洗净心灵,回归自然。

修辞手法:

  • 对偶:如“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排比:“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通过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情感深度。
  • 意象:湖、雪、春、江等自然意象,构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部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历史的感慨和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湖:象征宁静与美好,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千里莼:代表自然的丰盈与美丽,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四时雪: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
  • 三岛春:回忆中的美好时光,象征着青春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贞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2. “时无贺宾客”中“贺宾客”指的是什么? A. 祝贺的朋友
    B. 消逝的朋友
    C. 失去的家人
    D. 远方的游子

  3. 诗中“恶闻亡越事”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自己的孤独
    B. 历史的悲剧
    C. 自然的美丽
    D. 友人的离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贞白与李白在孤独主题上的对比:王贞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历史的思考,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情感与壮丽的景色来表现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王贞白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