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陶潜醉石》

时间: 2025-01-26 00:21:38

片石陶真性,非为麹糵昏。

争如累月醉,不笑独醒人。

积叠莓苔色,交加薜荔根。

至今重九日,犹待白衣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陶潜醉石
作者: 王贞白 〔唐代〕

片石陶真性,非为麹糵昏。
争如累月醉,不笑独醒人。
积叠莓苔色,交加薜荔根。
至今重九日,犹待白衣魂。

白话文翻译

这块石头让人陶醉于真性,绝不是因为酒精的混沌。
不如月复一月的醉酒,来得更有趣,独自清醒的人却毫无欢笑。
苔藓的颜色层层叠叠,薜荔的根交错在一起。
直到今天重阳节,我仍在等待那位白衣的灵魂。

注释

  • 陶真性:陶冶真实的天性,指一种自然的状态。
  • 麹糵:指酒的发酵物,含有混沌和醉意的意思。
  • 重九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长寿和敬老。
  • 白衣魂:指陶渊明的灵魂,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诗人,以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贞白,唐代诗人,字季白,号青山,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贞白对陶渊明的崇敬有关,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士,王贞白在其诗中表达了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认可与向往,反映了他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书陶潜醉石》是一首融汇了哲理与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石头的描写,引发了对陶渊明清醒与醉酒之间的思考。首先,诗人用“片石陶真性”开篇,强调石头的真实与自然,暗示一种追求真实的渴望。接着,诗中提到“非为麹糵昏”,将醉酒与清醒对比,显现出诗人对独自清醒的孤独感慨。

“争如累月醉,不笑独醒人”一句,表达了对追求自然真性的人生的理解与反思。醉酒带来的欢愉与清醒的孤独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人生的感悟。

后两句“积叠莓苔色,交加薜荔根”,则通过自然意象描绘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最后的“至今重九日,犹待白衣魂”一句,极具情感深度,重阳节的等待,象征着对陶渊明精神的追求与怀念,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深刻的哲理思考中,蕴含了对自然、人生的感慨与追求,展现了王贞白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片石陶真性:单块石头陶冶出真实的天性,暗示自然的状态。
  2. 非为麹糵昏:并非因为酒精的迷醉,强调真实与醉酒的区别。
  3. 争如累月醉:不如经历了漫长时间的醉酒,暗指醉酒的乐趣。
  4. 不笑独醒人:清醒的人并不笑,表现孤独感。
  5. 积叠莓苔色:苔藓的颜色层层叠叠,描绘静谧的自然。
  6. 交加薜荔根:薜荔根交错,增加了自然的层次感。
  7. 至今重九日:重阳节至今,表达对节日的怀念。
  8. 犹待白衣魂:仍在等待陶渊明的灵魂,寓意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醉酒与清醒的对比,强调人生的多样性。
  • 意象:石头、苔藓、薜荔等自然意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象征:白衣魂象征陶渊明,代表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对人生的思索以及对陶渊明精神的怀念,传达了清醒与醉酒、孤独与乐趣之间的对立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片石:象征坚韧与真实,代表自然的纯粹。
  • 莓苔: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体现宁静与和谐。
  • 薜荔:象征纠缠与复杂,反映自然的多样性。
  • 白衣魂:象征理想人格,代表对陶渊明的追慕与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衣魂”指的是谁? A. 王贞白
    B. 陶渊明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强调“非为麹糵昏”的意思是: A. 不因酒醉而迷乱
    B. 酒是快乐的源泉
    C. 清醒的人是孤独的
    D. 醉酒是永恒的乐趣

  3. 重九日是指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贞白与陶渊明的作品对比:王贞白受陶渊明影响,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而陶渊明则通过隐逸生活展现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比较王维与王贞白,王维的诗往往更具画面感,而王贞白则更注重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