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松》

时间: 2025-01-11 02:00:51

远谷呈材干,何由入栋梁。

岁寒虚胜竹,功绩不如桑。

秋露落松子,春深裛嫩黄。

虽蒙匠者顾,樵采日难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述松
王贞白 〔唐代〕

远谷呈材干,何由入栋梁。
岁寒虚胜竹,功绩不如桑。
秋露落松子,春深裛嫩黄。
虽蒙匠者顾,樵采日难防。

白话文翻译:

松树生长在远山谷中,怎么能成为栋梁之材呢?
在严寒的岁月中,松树的空虚不及竹子,功绩也不如桑树。
秋天的露珠滴落在松果上,春天的气息浸润着嫩黄的松叶。
虽然受到工匠的关注,但伐木者依然难以防范。

注释:

  • 远谷:远处的山谷,松树生长的地方。
  • 栋梁:指大材,能够承载重任的木材,这里引申为有用之材。
  • 岁寒:指寒冷的冬天,象征艰难环境。
  • 虚胜竹:松树在寒冷的岁月中显得空虚,甚至不如竹子。
  • 功绩:成就、贡献。
  • 秋露:秋天的露水,象征自然的滋润。
  • 裛嫩黄:嫩黄的松叶在春天的滋润下显得生机勃勃。
  • 匠者:工匠,指那些使用木材的人。
  • 樵采:砍伐,采集木材的人。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竹子和桑树,均是中国文化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植物。竹子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而桑树则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象征着勤劳和丰收。诗中通过对松树的描写,表达了对其能力和价值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贞白是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态度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据传,此诗写于王贞白隐居之际,表达了他对松树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述松》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王贞白通过对松树的描绘,探讨了价值与成就的主题。诗中提到的松树在严酷的环境中生长,却难以成为栋梁,象征着在社会中,许多人虽然努力奋斗,但却因环境和机遇而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具深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诗中对松树、竹子与桑树的对比,揭示了不同生命体的特质与价值。松树的坚韧与孤独,竹子的坚韧与灵活,以及桑树的繁荣与实用,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自然意象。诗人在描绘自然界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的处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谷呈材干,何由入栋梁:开篇引入松树的生长环境,质疑其作为栋梁之材的可能性。
  2. 岁寒虚胜竹,功绩不如桑:在艰难的环境中,松树显得空虚,其成就不如竹子与桑树。
  3. 秋露落松子,春深裛嫩黄:描绘自然景象,秋露滋润松果,春天的新生。
  4. 虽蒙匠者顾,樵采日难防:即便受到工匠的关注,仍难以逃避伐木者的砍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与栋梁、竹子和桑树进行对比,突出其价值和局限。
  • 拟人:让自然景象如露水、嫩黄等具有生命的特征,增强视觉感受。
  • 对仗:通过对仗的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松树的描写,探讨了在困境中生存的生物所面临的局限与挑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独立,却因环境而显得孤独。
  • 竹子:象征坚韧与灵活,能够在逆境中生存。
  • 桑树:象征着勤劳与丰收,代表着实用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贞白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栋梁”指的是?

    • A. 竹子
    • B. 松树
    • C. 桑树
    • D. 大材
  3. 诗中“岁寒虚胜竹”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松树的坚韧
    • B. 松树的空虚
    • C. 竹子的强大
    • D. 桑树的繁荣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贞白的《述松》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涉及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情壮志,而王贞白则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沉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王贞白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