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宿半村草堂》

时间: 2025-02-04 15:33:37

冻掩云扉知几曲。

山满檐牙,幻作玲珑玉。

剪尽芭蕉前度绿,衔花鹤梦谁能续。

浮云往事伤幽独。

万里关河,苦语销银烛。

野鹿自无钟鼎福,此生只合林中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冻掩云扉知几曲。
山满檐牙,幻作玲珑玉。
剪尽芭蕉前度绿,
衔花鹤梦谁能续。
浮云往事伤幽独。
万里关河,苦语销银烛。
野鹿自无钟鼎福,此生只合林中宿。

白话文翻译:

山中寒冷,云层遮掩着门扉,不知有多少曲折的路径。
山峦满布屋檐,仿佛幻化成玲珑的美玉。
一片片芭蕉叶已被剪尽,春光再难恢复,
衔着花朵的白鹤,梦中的情景又有谁能延续?
往事如浮云,令人感伤,独自一人幽寂。
万里关河,苦涩的话语仿佛熔化了银烛的光辉。
野鹿本没有富贵的钟鼎之福,
这一生只应栖息在林中安宿。

注释:

  • 冻掩:寒冷的天气遮住了。
  • 云扉:云层如同门扉。
  • 玲珑玉:形容山的轮廓如同精美的玉器。
  • 剪尽:剪去。
  • 衔花鹤梦:指嘴衔着花的白鹤,象征梦境和美好愿望。
  • 银烛:古代的蜡烛,象征着光明与温暖。
  • 钟鼎福:指的是富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溶,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典雅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曹溶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宿半村草堂》是一首充满了冬日寒意与自然美感的词作。开头便以“冻掩云扉知几曲”引入,展示了寒冷的氛围和大自然的神秘。词人通过描绘山的轮廓,表达了自然的玲珑与精美,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美好的回忆。接下来的“剪尽芭蕉前度绿”则传达出一种对往昔春光的惋惜,衔花鹤梦的意象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却是“谁能续”的无奈,暗示着时光无法倒流,人生的美好难以再现。

在中段“浮云往事伤幽独”中,词人将往事比作浮云,轻飘而不易捕捉,表现了对过去的伤感与孤独感。万里关河的“苦语”则显露了对人生旅程的思考,蜡烛的光辉渐渐消逝,象征着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此生只合林中宿”道出了词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宁愿在林中栖息,远离繁华喧嚣的世俗。

整首词浑然一体,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冻掩云扉知几曲”:寒冷的空气使得云层遮住了门口,无法知道有多少曲折的路径。
    • “山满檐牙,幻作玲珑玉”:山峦环绕,仿佛是精美的玉石,形象生动。
    • “剪尽芭蕉前度绿”:春天的景象已被剪去,失去了以往的生机。
    • “衔花鹤梦谁能续”:衔花的白鹤,梦中的美好又有谁能继续?
    • “浮云往事伤幽独”:往事如浮云般无常,令人心伤,独自感到寂寞。
    • “万里关河,苦语销银烛”:漫长的河流与苦涩的话语仿佛熔化了蜡烛的光辉。
    • “野鹿自无钟鼎福,此生只合林中宿”:野鹿不享富贵的生活,注定只能在林中安宿。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比作门扉,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物体以人的情感,如“浮云往事”。
    • 对仗:如“万里关河,苦语销银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的伟大与宁静,是生命的庇护所。
  • 芭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剪尽意味着失去。
  • 白鹤:象征着梦境与美好的愿望。
  • 浮云:象征着往事的无常与难以捕捉。
  • 银烛:象征着生命的光辉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冻掩云扉”表现了什么样的季节氛围? A. 温暖
    B. 寒冷
    C. 多雨
    D. 炎热

  2. “衔花鹤梦谁能续”中的“鹤”象征着什么? A. 财运
    B. 梦想与希望
    C. 寂寞
    D. 绝望

  3. 诗中“此生只合林中宿”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哪种态度? A. 渴望繁华
    B. 向往宁静
    C. 追求名利
    D. 逃避现实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曹溶的《蝶恋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现了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个人情感的思考,但曹溶更侧重于宁静与淡泊,而李白则体现了一种豪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导》
  • 《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