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鹤岩二绝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2:52:30

岩头一望万家低,已觉尘寰不整齐。

此祗人间最高处,况游物外照群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鹤岩二绝 其二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岩头一望万家低,已觉尘寰不整齐。
此祗人间最高处,况游物外照群迷。

白话文翻译

在山岩的顶部,俯视下面万家灯火,已感受到人间的纷扰和不整齐。
这里正是人间最高的地方,更何况在这里还可以超越世俗,照耀那些迷失的人们。

注释

  • 岩头:山岩的顶端。
  • 万家:形容许多家庭,代表繁华的市区。
  • 尘寰:指人间,尤指尘世的纷扰。
  • 最高处:指人间的最高点,强调视野的开阔和心境的高远。
  • 游物外:超越世俗的境界。
  • 群迷:迷失方向的人,泛指世俗中的迷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子真,号东山,生于今浙江。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关注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宿鹤岩,地处山高水远之地,作者在此处感受到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思考,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间纷扰的思考以及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宿鹤岩二绝 其二》通过描绘高处的视角,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感慨和超然物外的哲理思考。首联“岩头一望万家低,已觉尘寰不整齐”通过俯瞰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世间琐事的冷眼旁观,表达了对社会繁杂的无奈与思索。万家灯火的描绘虽显繁华,但在诗人的眼中却显得不整齐,暗示了人间的纷扰与不和谐。

次联“此祗人间最高处,况游物外照群迷”则进一步升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身处高位所得到的视野和心境的超脱。诗人的思考不仅限于自身的感受,更是对人间迷惘者的一种关怀与引导。他在这里不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引领者,借助自然的高度,照亮那些迷失在尘世中的人们。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对比:一方面是人间的喧嚣与不整齐,另一方面是高处的宁静与超脱,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岩头一望万家低:在山顶上俯瞰,看到的万家灯火显得多么渺小。
  2. 已觉尘寰不整齐:已然感受到人间的纷扰与不和谐。
  3. 此祗人间最高处:这里是人间的最高点,象征着思想的高远。
  4. 况游物外照群迷:更何况在此可以超越世俗,照亮那些迷失的灵魂。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游物外”比喻超越尘世的境界,形成了哲理性的思考。
  • 反衬:通过对比高处与尘世的描写,突显了诗人的超然与物外的追求。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超脱与关怀,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思考和对迷失者的关怀,倡导一种高远的生活态度和心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头:象征高远的精神追求。
  • 万家:代表社会的繁华与复杂。
  • 尘寰:象征人世间的纷扰与不安。
  • 游物外:代表一种超然的境界,指向哲学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视角描述世俗的纷扰?

    • A. 俯瞰
    • B. 仰望
    • C. 旁观
    • D. 低头
  2. 诗中“尘寰”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
    • B. 人间
    • C. 精神
    • D. 物质
  3. “游物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依恋尘世
    • B. 超然物外
    • C. 迷失方向
    • D. 无所事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通过雄伟的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渺小。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展现了宁静和内心的和谐,同样传递出超然物外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郑刚中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刻意义与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