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咫尺蒲圻县,泥深路屈盘。
小桥飞雪急,破帽蹇驴寒。
家信无人害,愁悰赖酒宽。
转坡闻有寺,一榻借偷安。
白话文翻译:
离蒲圻县只有咫尺之遥,路上泥泞深厚,曲折盘旋。小桥上飞舞着急促的雪花,身穿破旧帽子的驴子在寒冷中艰难行走。家书无人送达,心中忧愁只能靠酒来宽慰。转过山坡,听说有寺庙,便想借一张床来偷得片刻安宁。
注释: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泥深:形容路面泥泞,行走困难。
- 小桥飞雪急:小桥上飘落的雪花急促而迅速,描绘出寒冷的天气。
- 破帽:形容帽子破旧,暗示旅途艰辛。
- 蹇驴:形容驴子步履艰难,代表了作者的困境。
- 愁悰:忧愁的样子,表现内心的烦恼。
- 一榻借偷安:一张床铺,借用来暂时安歇。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反映,即出行艰难、孤独与愁思。蒲圻县的描写则可能与当时的交通状况和人际关系有关,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郑刚中旅途中,反映了他在艰难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社会动荡与人际疏离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诗人通过描写具体的旅行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投宿蒲圻县》是一首写实的诗,诗人通过对身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孤独。开篇“咫尺蒲圻县,泥深路屈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路途艰难的场景,泥泞的道路象征着生活的曲折与不易。接下来的“小桥飞雪急,破帽蹇驴寒”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旅途的寒冷与孤独感。诗人用“家信无人害,愁悰赖酒宽”表现了内心的忧愁与无奈,尽管有酒可以宽慰,但依然无法消除心中的苦闷。
最后一联“转坡闻有寺,一榻借偷安”则转向一种寻求慰藉的希望。诗人在困境中仍然渴望片刻的安宁,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坚韧与乐观。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厚的情感中交织,呈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体悟和对人情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近距离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环境的真实与急迫。
- 第二联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突显了旅途的艰辛与寒冷。
- 第三联的情感转折,表现了诗人心中无法言说的孤独与忧愁。
- 第四联则给人以希望,即便在困境中也能找到一丝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把旅途的艰难与自然天气结合,形成对照。
- 对仗:如“飞雪急”和“蹇驴寒”,使得诗句节奏感更强。
- 意象:小桥、驴子、雪、寺庙等意象交织,丰富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艰难旅途中的孤独感、无奈感以及对温暖与安宁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圻县:地理位置,象征着旅途的目的地。
- 小桥: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交流。
- 飞雪:象征着生命中的寒冷与困境。
- 破帽与蹇驴:象征诗人自身的困窘与艰辛。
- 寺庙:象征精神寄托与寻求庇护之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蒲圻县”指的是: A. 一座城市
B. 一种天气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山 -
诗人通过“家信无人害,愁悰赖酒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D. 期待 -
诗中提到的“转坡闻有寺”体现了什么? A. 诗人对旅行的热爱
B. 诗人对安宁的渴望
C. 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D.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隐逸与对自然的向往。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远行的感慨。
诗词对比: 郑刚中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表现孤独与自然的关系上相似,前者通过旅途的艰辛体现内心的孤独,后者则通过山水画般的意境展现隐居生活的宁静,这两种诗风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便于读者对比与学习。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丰富的诗词解析与背景知识,帮助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