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见寒云冻欲垂,喧呼争愿玉花飞。
谁知万里征途上,季子囊中未有衣。
白话文翻译:
人们看到寒冷的云层快要低垂,纷纷呼喊着希望雪花飞舞。
谁知道在这万里征途上,季子(指季节的孩子,春天的象征)身上却没有一件衣服。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云:寒冷的云朵,暗示天气严寒。
- 冻欲垂:冻得快要低垂,形容寒冷的气候。
- 喧呼:大声呼喊,形容人们的热闹情景。
- 玉花:指雪花,因其洁白如玉而得名。
- 季子: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指代“春天”或“季节的孩子”。
- 囊中:口袋、囊袋,指随身携带的财物或衣物。
- 未有衣:没有衣服,表明缺乏保暖的物品。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季子”可视为春天的隐喻,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们的盼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冷的季节,诗人与友人行旅途中,面对寒冷的气候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现了对自然的感受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寒冷天气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严寒中渴望温暖与美好的心情。首句“人见寒云冻欲垂”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出寒冷的情景,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刺骨的寒意。接着,诗中人们的呼喊声传达出一种热烈的愿望,似乎希望在寒冷中迎来一场美丽的雪花,象征着纯洁与梦幻。
然而,后两句则是一个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在这万里征途上,尽管外界希望与期待奔涌而至,个体却面临实际的困境——没有衣服御寒。这种反差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生活中常常存在的无奈与现实的残酷。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深刻的情感与对比,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景象的描绘,将人们的心态与环境的冷酷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见寒云冻欲垂:描绘寒冷的天气,暗示即将降雪的氛围。
- 喧呼争愿玉花飞:表现人们渴望雪花飞舞的热切心情。
- 谁知万里征途上:引入个人经历,转向自我反思。
- 季子囊中未有衣:揭示现实的无奈,反衬前文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玉花”,增添了诗的美感。
- 对比:前后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雪花赋予了人类的愿望,增加了情感的投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们在面对严酷自然时的无奈与渴望,反映了对温暖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生活的艰辛与现实的残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云:象征严寒与困境。
- 玉花:象征美好与希望。
- 季子:象征春天与生机。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形成了对比,展现了希望与现实的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云”的含义是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寒冷的云朵
C. 美丽的花朵
D. 繁星点点 -
诗中“玉花”指代的是?
A. 玉石
B. 雪花
C. 花朵
D. 雨滴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寒冷的恐惧
C. 生活的无奈与希望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郑刚中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现实中的反思。而杜甫的《春望》则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亡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