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希父至日雪》

时间: 2025-01-24 02:53:45

风吹云叶碎,颠倒六花团。

腊近先呈瑞,阴消故作寒。

懒游悲季子,高卧愧袁安。

出处君休问,长谣向酒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吹云叶碎,颠倒六花团。
腊近先呈瑞,阴消故作寒。
懒游悲季子,高卧愧袁安。
出处君休问,长谣向酒阑。

白话文翻译:

风吹动着,云朵和树叶纷纷落下,六瓣的雪花在空中旋转飞舞。
腊月临近,瑞雪先行到来,然而阴云散去却又显得寒冷。
我懒于游玩,心中悲伤想起季子(屈原),高卧在床,惭愧于袁安(袁弘)。
请你不要问我出处,长歌对饮已到酒尽时分。

注释:

  • 风吹云叶碎:风吹动,云和树叶如同破碎一样,形容雪花飞舞的景象。
  • 六花团:指六瓣雪花,这里用“六花”来形容雪的形态。
  • 腊近先呈瑞:腊月临近,瑞雪的到来预示着吉祥。
  • 阴消故作寒:原本阴云消散,但却又让人感觉寒冷。
  • 懒游悲季子:懒得游玩,内心悲伤想到屈原,季子是屈原的别称。
  • 高卧愧袁安:高卧在床,惭愧于袁安(指袁弘,古代隐士)。
  • 出处君休问:不必问我从何而来。
  • 长谣向酒阑:长歌吟唱,已到酒尽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字文韶,号石泉,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清新自然,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与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腊月时节,正值冬季,诗人通过描绘雪景抒发了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天的雪景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寒冷季节的独特感受。开头两句描绘了雪花在风中飞舞的情景,生动而形象,营造出一种冷冽而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的“腊近先呈瑞,阴消故作寒”则引出了对季节的思考,腊月本该是温暖的瑞雪,但却因阴云消散而增添了几分寒意,这种反差恰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苦涩。

诗人通过对屈原和袁安的提及,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敬仰与自愧。他们在历史上以清白著称,而诗人自身却因懒于游玩、沉溺于酒中而感到羞愧。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与个人境遇的反省。

最后的“出处君休问,长谣向酒阑”,既是对朋友的劝慰,也是对自身处境的释然,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不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冬季、古人和自我境遇的复杂感受,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吹云叶碎”:描绘雪花随风飘落的美丽景象。
  2. “颠倒六花团”:形容雪花在空中旋转,呈现出一种梦幻的状态。
  3. “腊近先呈瑞”:腊月来临,瑞雪预示着吉祥。
  4. “阴消故作寒”:阴云消散,却让人感到寒冷。
  5. “懒游悲季子”:因懒于游玩而感伤,想起了屈原的悲壮。
  6. “高卧愧袁安”:高卧在床,内心对善士袁安的惭愧。
  7. “出处君休问”:不必询问我来历。
  8. “长谣向酒阑”:长歌吟唱,酒也快要喝尽了。

修辞手法

  • 比喻:风吹云叶碎,形象生动。
  • 对仗:如“腊近先呈瑞,阴消故作寒”,对仗工整,增强韵律感。
  • 意象:雪、腊月、季子、袁安,意象丰富,文化内涵深厚。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自我的反省,体现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纯洁与美好,但也可引申为孤独与冷清。
  2. 腊月:象征着岁末与新年的交替,寓意着希望与结束。
  3. 屈原:象征着忠诚与高洁,诗人对其的怀念反映了对理想的追求。
  4. 袁安:象征着隐士的高洁与孤独,诗人以此自省,显示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郑刚中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季子”指的是?

    • A. 孟子
    • B. 屈原
    • C. 司马迁
    • D. 陶渊明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乐
    • B. 伤感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郑燮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和周希父至日雪》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豪情与壮志,而郑刚中的诗则更显细腻与愁绪。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