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时间: 2025-01-25 22:58:42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白居易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

白话文翻译

这次宴会允许我们尽情欢醉,那么这样的聚会兴致如何呢?
翰苑的主子恩泽深厚,曲江的春天意趣浓厚。
花朵低垂,羞于艳丽的歌妓,黄莺飞散,愿意让出清歌。
大家共同赞美这繁荣乐事,认为元和年间的盛世胜过永和。

注释

  • :给予,恩赐。
  • :欢娱、快乐。
  • 翰苑:指皇帝的宴会或宫廷。
  • 恩重:恩惠深重。
  • 曲江:地名,位于长安附近。
  • 羞艳妓:指花朵低垂,羞于与歌妓争艳。
  • 莺散:黄莺飞散。
  • 共道:大家共同说。
  • 升平乐:指太平盛世的乐趣。
  • 元和:唐代的一个年号。
  • 永和:也是唐代的年号,元和更为繁荣。

典故解析

“上巳日”是农历三月初三,古人常在这一天踏青游玩,饮宴作乐。曲江是唐代长安的一条著名河流,常被用作诗中的意象,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欢愉。元和和永和这两个年号分别是唐代的两个盛世,代表了当时的政治稳定与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而闻名,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尤其擅长写乐府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元和年间,正值国家繁荣、民众安乐的时期。白居易在一次春日宴会中,借助宴会的欢愉气氛,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繁荣景象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构思上将宴会的欢愉与春天的美丽景象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氛围。开篇即以“赐欢仍许醉”引入,表现出宴会的愉快与纵情。接着提到“翰苑主恩重”,不仅是对主人的感激,也暗含了对国家安定与繁荣的赞美。通过描绘“花低羞艳妓”和“莺散让清歌”的场景,诗人表现出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交融,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宴会的热烈气氛。最后一句“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更是将诗歌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繁荣盛世的祝愿,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整体上,诗歌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一贯的关怀人间的情怀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描绘宴会的氛围,表达享乐的情感。
  2.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赞美主人的恩惠与春天的美好。
  3. 花低羞艳妓,莺散让清歌:通过自然描写,表现宴会的美妙。
  4. 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总结宴会的乐趣,表达对繁荣的赞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上下句对仗工整。
  • 比喻:将花与妓女相提并论,表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 拟人:将花和莺拟人化,表现其羞涩与让出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宴会这一场景,表达了对盛世繁华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白居易关心民生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映射人间的欢愉。
  • :黄莺代表春天的活力和生命力,象征诗人的情感与追求。
  • 曲江:作为宴会的背景,象征着繁荣的社会与人们的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曲江”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安
    • B. 洛阳
    • C. 杭州
    • D. 成都
  2. “共道升平乐”中“升平”指的是什么?

    • A. 战争
    • B. 太平盛世
    • C. 经济崩溃
    • D. 个人乐趣
  3. 这首诗写于哪个时期?

    • A. 唐代永和年间
    • B. 唐代元和年间
    • C. 宋代
    • D. 明代

答案

  1. A. 长安
  2. B. 太平盛世
  3. B. 唐代元和年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孟浩然《春晓》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白居易的《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在描写春天的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作品多了一份忧国忧民的情怀,而白居易则更侧重宴会的欢愉和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两首诗共同反映了唐代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