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

时间: 2025-02-04 15:35:42

绿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

贫友远劳君寄附,

病妻亲为我裁缝。

袴花白似秋去薄,衫色青于春草浓。

欲著却休知不称,折腰无复旧形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
——白居易

白话文翻译:

这件用绿丝文布和白色轻褣制作的衣服,珍贵得在京城的手工艺中自成一派。贫困的朋友辛苦地为我寄来这件衣服,生病的妻子亲自为我裁缝。裤子的花纹白如秋天的薄霜,衫子颜色青胜春草的浓绿。想穿上这衣服,但又知道它不合身,弯腰时再也没有过去的风采。

注释:

  • 绿丝文布:绿色的丝绸布料,文是指带有花纹的。
  • 轻褣:轻薄的衣服,褣是指轻薄的外衣。
  • 珍重京华:京华指京城,这里指在京城中制作的珍贵衣物。
  • 贫友:贫困的朋友。
  • 病妻:生病的妻子。
  • :裤子。
  • :上衣。
  • 秋去薄:形容裤子的颜色如秋天的薄霜般白。
  • 春草浓:形容衫子的颜色如春天浓郁的草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关注民生,常以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在长安时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珍视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因朋友寄来衣服,表达了温暖与关怀,反映了朋友之间的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件由友人寄来的衣服,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生活的艰辛。首句以“绿丝文布素轻褣”描绘出精美的衣物,传达了对朋友用心之处的珍重。接着提到“贫友远劳君寄附”,不仅表达了赠衣的友谊,更隐含着友人生活的艰难与付出,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奈与温情。

诗中“病妻亲为我裁缝”,体现了家庭的温暖与责任,生病的妻子仍不辞辛苦为丈夫制作衣物,展现了深厚的情感。接下来的“袴花白似秋去薄,衫色青于春草浓”,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衣物的色彩和质感,让人感受到春秋交替的意象,以及生活的无常。

最后两句“欲著却休知不称,折腰无复旧形容”,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自我形象的失落和对过去的怀念,仿佛暗示着人生的变迁与无奈。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际间的真情与生活的悲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丝文布素轻褣:介绍衣物的材料,强调其轻薄与精致,传递出一种珍贵的感觉。
  2. 珍重京华手自封:表示对这件衣物的珍惜,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3. 贫友远劳君寄附:展现了友人的贫困与努力,体现出人际之间的关心。
  4. 病妻亲为我裁缝:表明了家庭的温暖与妻子的辛劳。
  5. 袴花白似秋去薄: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裤子的颜色。
  6. 衫色青于春草浓:进一步描绘衣服的颜色,生动自然。
  7. 欲著却休知不称:表达了想穿衣但不合身的无奈。
  8. 折腰无复旧形容:暗示了对过去自我的怀念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袴花白似秋去薄”,通过比喻生动地表达颜色。
  • 对仗:诗中有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不同颜色的描述,增强了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衣物,反映了诗人与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和生活中的困境,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和对自我形象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丝文布:象征着珍贵与精致的生活。
  • 病妻:表现家庭的责任与爱。
  • 袴与衫:代表着个人形象和生活状态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
    B. 爱情
    C. 生活的艰辛
    D. 自我形象

  2. “袴花白似秋去薄”中的“秋去薄”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薄霜的颜色
    C. 衣物的颜色
    D. 生活的变化

  3. 诗中提到的“病妻”是指谁?
    A. 朋友的妻子
    B. 诗人的妻子
    C. 诗人的母亲
    D. 诗人的女儿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在描写社会现实时,都反映了生活的困苦与人间情感的深厚,但白居易更关注于个人在困境中的细腻感受,而杜甫则常常将目光放在社会的整体苦难上。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