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遗爱寺
白居易 〔唐代〕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坐在溪边,享受阳光的温暖,漫步于寺庙周围,寻找绚丽的花朵。时常能听到鸟儿的鸣叫,随处都能听到泉水潺潺的声音。
注释:
- 弄日:在阳光下玩耍、嬉戏。
- 临溪:靠近溪水。
- 寻花:寻找花朵。
- 绕寺行:环绕寺庙漫步。
- 时时:时常、常常。
- 鸟语:鸟儿的鸣叫声。
- 处处:到处、各处。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
典故解析:
遗爱寺是唐代著名的寺庙,白居易在此修身养性,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内容丰富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与自然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白居易隐居于遗爱寺期间创作的,表达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失意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遗爱寺》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宁静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弄日临溪坐”便让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溪水的清凉,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接着“寻花绕寺行”更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漫步于花丛与寺庙之间,沉浸在自然美景之中。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则通过声音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环境,鸟语与泉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邃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自我内心的探寻与对自然的向往。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了人们对清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淡泊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弄日临溪坐:描绘了诗人坐在溪边,享受阳光的情景,体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 寻花绕寺行:表现了他在自然中漫步,欣赏花朵的美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时时闻鸟语:时常听到鸟儿的鸣叫,展现出自然环境的生机与活力。
- 处处是泉声:到处都能听到泉水流动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弄日”和“寻花”、“闻鸟语”和“是泉声”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通过“日”、“溪”、“花”、“鸟”、“泉”等意象,营造出自然的美好画面,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阳光:象征温暖与希望。
- 溪水:象征流动与生命。
- 花朵:象征美丽与短暂。
- 鸟儿:象征自由与自然的生机。
- 泉水:象征清凉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弄日临溪坐”的意思是? A. 在溪边嬉戏
B. 在溪边捉鱼
C. 在溪边读书
D. 在溪边做饭 -
诗中提到的声音包括哪些? A. 风声
B. 鸟语和泉声
C. 雷声
D. 人声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向往? A. 荣华富贵
B. 自然宁静
C. 事业成功
D. 朋友相聚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遗爱寺》和王维的《山中问答》,都描写了自然,但王维更侧重于哲学思考,而白居易则更多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