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

时间: 2025-04-27 07:35:33

吴刀断水水难分,藉景忘忧忧转频。

丹棘空长辞草鹿,白头犹见倚门人。

渐邻恶雪屠冬候,别字黄花扰馔辛。

叶上有虫秋唧唧,汝南伤别北堂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刀断水水难分,藉景忘忧忧转频。
丹棘空长辞草鹿,白头犹见倚门人。
渐邻恶雪屠冬候,别字黄花扰馔辛。
叶上有虫秋唧唧,汝南伤别北堂辰。

白话文翻译:

江水被吴刀划断,水流依然难以分开。
在景色中忘却忧愁,却发现忧虑反而更频繁。
丹棘空长,告别了那些草鹿,
白发苍苍的老人,依然倚靠着门看人。
渐渐地,恶劣的雪天气在冬候,
离别的字句如黄花般扰乱了我的心。
叶子上的虫子在秋天唧唧叫,
汝南的别离让我伤感,北堂的时光又在流逝。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刀:指的是吴地出产的刀,象征着江水的切割。
  • 藉景忘忧:借助风景来忘却忧愁。
  • 丹棘:一种植物,象征着空虚和无奈。
  • 辞草鹿:草鹿象征着逝去的时光。
  • 别字黄花:离别的词句,像黄花一样干扰心情。
  • 唧唧:虫鸣声,代表秋天的孤寂。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吴刀”和“丹棘”均有历史典故,反映了作者对江南景致与生活的感受,以及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晦,号晦庵,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戏剧家。他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文人,作品风格独特,情感真挚,常反映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萱》创作于明代,正值作者人生的多舛时期,诗歌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思索,表现出浓厚的抒情色彩。

诗歌鉴赏:

《萱》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情感的细腻流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及离别的深刻感悟。开篇以“吴刀断水水难分”引入,寓意轻易的分离并不能真正割舍情感,水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接下来,诗人通过“藉景忘忧”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希望在自然景色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渴望,但却又发现忧虑反而愈发频繁,突显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诗中“丹棘空长辞草鹿”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草鹿在此象征着曾经的美好与无忧,随着岁月流逝而遥不可及。接着,诗人描绘了白发人倚门而望的孤独情景,这种情感的凝重通过“白头犹见”得以体现,给人一种深切的悲凉感。最后几句描绘了冬天的恶劣天气和虫鸣的孤寂,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感悟的独特视角,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刀断水水难分:使用了“吴刀”的意象,表达了分离的无奈。
  2. 藉景忘忧忧转频: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借景抒情的复杂心理。
  3. 丹棘空长辞草鹿:象征过去美好时光的逝去,情感的空虚。
  4. 白头犹见倚门人:表现老年人的孤独与等待。
  5. 渐邻恶雪屠冬候:描绘冬季的恶劣,暗示生活的艰辛。
  6. 别字黄花扰馔辛:离别的痛苦如黄花般扰乱内心。
  7. 叶上有虫秋唧唧:虫鸣声象征秋天的寂寞与孤独。
  8. 汝南伤别北堂辰:表达对离别的深切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吴刀”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分离的无奈。
  • 拟人:虫鸣“唧唧”,赋予自然以情感,渲染孤独的氛围。
  • 对仗:如“渐邻恶雪”和“别字黄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孤独与时间流逝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刀:象征分离与切割。
  • 丹棘:象征空虚与离别的痛苦。
  • 黄花:象征离别的忧伤。
  • 虫鸣:象征孤独与秋天的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吴刀”象征什么? A. 分离
    B. 时间流逝
    C. 生命的无奈
    D. 自然的美丽

  2. “藉景忘忧”表达了怎样的心理? A. 忘却忧愁
    B. 逃避现实
    C. 依恋自然
    D. 感叹时光

  3. 诗中“白头犹见倚门人”表现了什么? A. 孤独与等待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年轻的快乐
    D. 家庭的温暖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徐渭《萱》与李白《静夜思》: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离别的感慨,但徐渭更强调了自然与人生的复杂关系,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徐渭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