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龟山晚泊
原文展示:
春候半寒温,维舟淮上村。
长林补山豁,青草际潮痕。
久厌浮家役,重招去国魂。
禅房欲舒写,烟雨促黄昏。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候仍有些寒冷,停船在淮河边的小村庄。
长长的树林把山峰衬托得更加宽阔,青草和潮水留下的痕迹交融在一起。
我早已厌倦了漂泊的生活,心中渴望返回故乡的魂魄。
禅房中想要静静地写字,烟雨朦胧中催促着黄昏的到来。
注释:
- 春候:春季的气候。
- 维舟:停泊的船只。
- 淮上村:指淮河边的村庄。
- 长林:茂密的树林。
- 补山豁:用树林来衬托山的宽阔。
- 青草际潮痕:青草与潮水相接处的痕迹。
- 浮家役:漂泊生活的辛苦。
- 重招去国魂:再次召唤回故乡的灵魂。
- 禅房:指僧人的房间,寓意清净。
- 烟雨:细雨缭绕,朦胧的景象。
- 黄昏:傍晚时分,象征着一天的结束。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禅房”意象可以引申为对宁静、简约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 1052-1125),字方回,号秋水,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以其词作见长,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贺铸晚年,诗人经历了多次的政治风波与个人浮沉,内心对乡土与故人情感的追寻在诗中得以体现。
诗歌鉴赏:
《龟山晚泊》表现了诗人在春寒乍暖时节的感受,诗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以“春候半寒温”引入,展现出春天的寒意,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淮河边的小村庄,长林和青草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宁静,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渴望与矛盾。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浮世的厌倦和对故乡的向往,“重招去国魂”一句更是道出了对家乡深切的思念。最后的“烟雨促黄昏”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雨中黄昏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诗人在此刻找到了内心的归属与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体现了贺铸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候半寒温:描绘春天的气候,虽是春季,但仍感到一丝寒意,暗示内心的情感也未完全温暖。
- 维舟淮上村:停泊的船只在淮河边的小村庄,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长林补山豁:树林如画,映衬出山的宽广,象征自然的包容与壮丽。
- 青草际潮痕:青草与潮水相接的痕迹,展现出春水的生机与自然的和谐美。
- 久厌浮家役:长久以来厌倦了漂泊的生活,传达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 重招去国魂:再次唤回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对故乡深切的怀念和归属感。
- 禅房欲舒写:禅房中渴望写作,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烟雨促黄昏:烟雨中的黄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情感的升华,带来一种忧伤的美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候半寒温”比喻为内心未温暖的情感状态。
- 对仗:整首诗情景交融,前后呼应,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如“烟雨促黄昏”,使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贺铸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在世俗浮华中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春候: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淮河:承载着诗人对故乡的情感,象征着归属与安宁。
- 青草:生机与活力的象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禅房:象征宁静与内心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烟雨:象征朦胧与忧伤,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候半寒温”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的春天
- B. 春天的寒意
- C. 对夏天的期待
- D. 对冬天的怀念
-
“久厌浮家役”中的“浮家”指的是什么?
- A. 漂流的生活
- B. 归家的生活
- C. 家庭的琐事
- D. 旅行的乐趣
-
诗中“禅房欲舒写”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繁华的向往
- B. 对宁静的追求
- C. 对友情的怀念
- D.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贺铸《龟山晚泊》与王维《终南山》: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贺铸更加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贺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