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子臣入郧阳》
时间: 2025-01-10 23:1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子臣入郧阳
作者: 徐渭
才共灯前倒玉卮,
忽闻剑佩系青丝。
别予去泛潇湘水,
为客正当桃杏时。
应泊鱼乡频买酒,
暂投江寺一题诗。
却怜不得长年少,
何事年年长别离。
白话文翻译:
我和你刚在灯下畅饮美酒,
却突然听到你佩剑的青丝带在风中轻轻摇曳。
你要离开我去游荡潇湘水,
而此时正是桃花和杏花盛开的时节。
你应该在渔乡停船,常常买酒,
暂时投靠江边的寺庙写首诗。
我唯独怜惜我们难以长久相聚,
为何年年都要面临别离的苦楚?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卮:玉制的酒杯,象征美酒和高雅的饮酒环境。
- 剑佩:指佩戴的剑和装饰,青丝指的是剑佩的绳带。
- 潇湘水:潇湘,古地名,指湖南一带的水域,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
- 桃杏:指桃花和杏花,象征春天和美好时光。
- 江寺:江边的寺庙,代表一个安静的写作和思考的场所。
典故解析:
- 潇湘:源于《楚辞》,常用以表达愁苦和离别的情感。
- 桃杏时: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桃杏花的盛开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云,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善于抒发个人情怀,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徐渭与友人刘子臣即将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上旅途的依依不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刘子臣入郧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徐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离去的情景和他心中的惆怅。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和友人一起饮酒的温馨场景,酒杯象征着友情的醇厚。然而,随着友人的离去,诗中逐渐转向对即将分别的感伤。
接下来的诗句中,徐渭通过“潇湘水”和“桃杏时”将离别与春天的美好联系起来,暗示着别离在美好时刻的出现,增添了一层伤感。尤其是“却怜不得长年少”,直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永恒友谊的渴望,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十分讲究,灯下、酒杯、渔乡、江寺等意象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展示了徐渭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诗末的“何事年年长别离”更是直击人心,简洁而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共灯前倒玉卮:描绘了与友人共饮的场景,强调了友谊的亲密。
- 忽闻剑佩系青丝:转折之笔,暗示友人即将离去,带来感伤。
- 别予去泛潇湘水:提到潇湘水,象征着友人的旅途和离别的远方。
- 为客正当桃杏时:此时正值春天,桃花和杏花盛开,美好与离别交织。
- 应泊鱼乡频买酒:展现友人即将停泊的渔乡,寄托了对未来的期许。
- 暂投江寺一题诗:表达了对创作的渴望,诗与酒相伴,温馨又孤独。
- 却怜不得长年少:对时光流逝和长久相聚的渴望,情感真挚。
- 何事年年长别离:总结整首诗的情感,直面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灯前”和“江寺”,形成对比,突出离别的情感。
- 比喻:用“玉卮”比喻友情的美好。
- 排比:通过“应泊鱼乡”“暂投江寺”表达对友人未来的期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伤,反映了人际关系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前:象征着温暖和亲密的友谊。
- 剑佩:象征着旅途和离别,具有武侠气息。
- 潇湘水:寓意着思乡和离别的忧伤。
- 桃杏:春天的美好,象征生命的希望与流逝。
- 江寺:静谧的创作空间,寄托了对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桃杏时”指的是哪个季节?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诗中提到的“青丝”是指什么?
A. 青色的丝绸
B. 剑佩的绳带
C. 竹子
D. 水面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的长久
B. 离别的伤感
C. 春天的美好
D. 酒的醇厚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送友人》与《送刘子臣入郧阳》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突出对友谊的珍惜,后者则结合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感伤。两首诗在意象上都采用了自然景物来反映人情,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徐渭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