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其一 晚春写况》

时间: 2025-02-04 15:49:40

落红铺满楼前路。

泪也无弹处。

雨停得意鹁鸪声。

只恐残阳难作几时明。

隔溪断续连山屋。

万树浓堆绿。

可能容我岸乌巾。

做个晚花幽草画中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红铺满楼前路。泪也无弹处。雨停得意鹁鸪声。只恐残阳难作几时明。隔溪断续连山屋。万树浓堆绿。可能容我岸乌巾。做个晚花幽草画中人。

白话文翻译:

满地的落花铺成了前面的路,泪水无处可落。雨停了,鹁鸪的鸣叫声显得格外得意。只怕残阳再也难以长久明亮。隔着小溪,山间的房屋隐约可见,万树绿意浓郁。或许可以让我在岸边的乌巾下,成为那幅晚花幽草中的画中人。

注释:

  • 落红:指樱花或其他花瓣落下,象征凋零与失落。
  • 鹁鸪:一种鸟,鸣声悦耳,常用来表达春天的气息。
  • 残阳:指快要落下的太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乌巾:黑色的头巾,常用作装饰或遮阳。
  • 幽草:指生长在幽静处的草,象征宁静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策,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常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晚春时节,正值花谢之际,诗人以落花为引,表达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其一 晚春写况》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开篇以“落红铺满楼前路”引入,瞬间呈现出一种凋零与惆怅。落花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安。诗中提到的“泪也无弹处”,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雨停得意鹁鸪声”通过声音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然而这份快乐又被“只恐残阳难作几时明”的忧虑所掩盖,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无奈。接下来的意象“隔溪断续连山屋”则描绘了远山近水的景色,静谧而美好,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宁静。

最后,诗人以“可能容我岸乌巾,做个晚花幽草画中人”结束,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田园的向往,想要成为自然中的一部分,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红铺满楼前路:落花如红毯般铺满前路,象征着春天的结束。
  2. 泪也无弹处:眼泪无处倾诉,表达了失落的情感。
  3. 雨停得意鹁鸪声:鹁鸪的鸣叫声在雨后显得悠扬动听,反映了生命的活力。
  4. 只恐残阳难作几时明:对未来的忧虑,担心幸福的时光难以长久。
  5. 隔溪断续连山屋:描绘隔溪相望的山间房屋,宁静而美丽。
  6. 万树浓堆绿:树木繁茂,象征旺盛的生命力。
  7. 可能容我岸乌巾:希望在岸边用黑巾遮阳,渴望归隐自然。
  8. 做个晚花幽草画中人:希望成为画中人,寄情于自然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落红比作铺满的路,传达了时间的流逝。
  • 拟人:鹁鸪的声音被赋予了“得意”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万树浓堆绿”,使语言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落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逝去。
  • 鹁鸪:代表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活力。
  • 残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万树浓堆绿:象征生命的繁茂与自然的美好。
  • 乌巾:代表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落红”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新生
    B. 逝去
    C. 快乐

  2. “鹁鸪声”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悲伤
    B. 生机
    C. 寂静

  3. 诗人希望成为“画中人”,这反映了他对什么的向往? A. 权力
    B. 财富
    C. 宁静生活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虞美人》

诗词对比:

  • 王策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的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流露,但王策更偏向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