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2-04 17:26: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颜绿鬓无长好。
日对菱花老。
头童齿豁竟何裨。
只有饥时餐饭饱时嬉。
因行消散昏和闷。
却觉筋骸困。
那钱置个马儿骑。
食饮难消,终日系门陲。
白话文翻译:
红颜和绿发的美好时光不会长久。
阳光照耀下的菱花也渐渐变老。
年幼的我,牙齿缺损又有什么用处呢?
只有在饥饿时才能吃到饭,饱了之后又只会嬉笑玩乐。
在行走中消磨着昏沉和闷闷不乐。
却发现筋骨疲惫得难以忍受。
那点钱不如用来骑马。
饮食难以消化,整日困在门边。
注释:
- 红颜绿鬓:红颜指年轻美貌的女子,绿鬓指年轻男子。这里用来比喻青春的美好。
- 菱花:菱角的花,常用来象征美丽的女子。
- 头童齿豁:指年轻时的特征,缺牙的状态,表达年轻的无奈和无用。
- 饥时餐饭,饱时嬉:饥饿时吃饭,饱后玩乐,反映生活的单调和重复。
- 筋骸困:筋骨疲惫,形容身体的疲劳。
- 那钱置个马儿骑:用来形容金钱的无用和消费,骑马在古代是一种消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个人生活的琐事表达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虞美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忧伤。诗人以“红颜绿鬓”开头,直接传达出青春的美好是短暂的,接着用“日对菱花老”进一步强化这种感受,暗示美丽和生命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整首诗在描绘个人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诗中“头童齿豁竟何裨”的句子表达了对于青春无常的无奈,年轻时的美好并没有带来实质的好处,反而在年长后只剩下对过往的怀念和叹息。后面的“因行消散昏和闷”则反映出一种身心的疲惫与不安,诗人在生活的琐碎中感受到的无力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最后一句“食饮难消,终日系门陲”更是直白地表现出生活的困顿,主人公在生活的重复中感到迷茫与无奈,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青春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红颜绿鬓无长好”:青春的美好时光不会长久,暗示美丽易逝。
- “日对菱花老”:阳光照耀下的美丽花朵逐渐老去,寓意生命的流逝。
- “头童齿豁竟何裨”:年轻时的特征无用,表现年少的无奈。
- “只有饥时餐饭饱时嬉”:生活中只有在饥饿时才能感受到食物的满足,反映生活单调。
- “因行消散昏和闷”:行走中消磨时间,反映内心的空虚与迷茫。
- “却觉筋骸困”:身体的疲惫使人感到无力。
- “那钱置个马儿骑”:对金钱的无奈与消费,体现生活的困境。
- “食饮难消,终日系门陲”:形容生活的重复和无趣,令人感到迷茫。
-
修辞手法:
- 比喻:红颜绿鬓比喻青春,菱花比喻美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结构,使诗句更为工整,富有韵律感。
- 反复:通过反复出现的意象,如“饥时”“饱时”,强调生活的单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感慨与对生活琐事的沉思,反映了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状态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红颜、绿鬓:象征青春和美好,传达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 菱花:代表美丽和娇嫩,寓意美好事物的短暂。
- 马儿:象征自由与消遣,反映诗人的渴望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颜绿鬓”主要指什么?
- A. 青春美好
- B. 老年衰老
- C. 生活困顿
-
“头童齿豁竟何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青春的珍惜
- B. 对年少无用的叹息
- C. 对生活的热爱
-
整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美好与短暂
- B. 生活的丰富
- C. 爱情的甜蜜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比较王恽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恽则更多地反映生活的无奈和琐碎。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王恽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