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听王铁锤先生以埙演奏《楚歌》》

时间: 2025-04-27 11:37:51

战云四笼昏黄月,角乱声呜咽。

荒原帐影几疏灯,断续寒风吹下楚歌声。

当时漫说成和败,霜锷悲眉黛。

苍凉一曲忆重瞳,死亦鬼雄不肯过江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战云四笼昏黄月,角乱声呜咽。
荒原帐影几疏灯,断续寒风吹下楚歌声。
当时漫说成和败,霜锷悲眉黛。
苍凉一曲忆重瞳,死亦鬼雄不肯过江东。

白话文翻译:

战云笼罩,黄昏下的月光昏暗,号角声杂乱且哀伤。
荒原上,帐篷的影子下只有几盏微弱的灯光,寒风断断续续地吹来,带着楚歌的旋律。
那时人们只在讨论胜负,眉头因霜而悲伤。
这一曲苍凉的旋律让我回忆起那双重瞳,纵使死去也不愿意渡过江东。

注释:

  • 战云:指战争的阴影,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战事。
  • 四笼:四面都被笼罩,形容战云的厚重。
  • 呜咽:形容声音悲伤,像哭泣一样。
  • 楚歌:指楚地的歌曲,历史上楚歌常用来表达悲情。
  • 霜锷:形容眉毛因寒气而显得凄凉。
  • 重瞳:可能指代某种深邃的目光或特定的情感回忆。
  • 鬼雄:指英勇的死者,暗含对忠义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淑萍,现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性的关注。她的诗风清新而深邃,常常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情感的复杂性。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历史背景充满战争与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音乐与歌声来表达对战争的反思与对英雄的怀念。

诗歌鉴赏:

《虞美人 听王铁锤先生以埙演奏《楚歌》》是一首结合了音乐与历史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战云、寒风、楚歌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悲壮的氛围。战云象征着战争的压迫,而楚歌则代表着对逝去英雄的怀念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诗的开头“战云四笼昏黄月”设置了一个压抑的场景,接着通过“角乱声呜咽”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情绪,仿佛听到战斗的哀鸣。接下来的描写“荒原帐影几疏灯”让人感受到孤寂与无助,微弱的灯光似乎在暗示着希望的渺茫。

“当时漫说成和败”一句,诗人引入了对历史的思考,胜败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最后两句“苍凉一曲忆重瞳,死亦鬼雄不肯过江东”则是对英雄精神的赞美,表现了对忠义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对那些为国捐躯者的不屈敬意。

整首诗不仅抒发了对历史的追忆,也对人性的探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战云四笼昏黄月:暗示战争的气息笼罩着一切,月光因战事而显得昏暗。
  2. 角乱声呜咽:表现出战斗的紧张与悲伤,号角声中充满了哀怨。
  3. 荒原帐影几疏灯:描绘出荒凉的战场,只有几盏微弱的灯光,象征着无尽的孤独。
  4. 断续寒风吹下楚歌声:寒风中夹杂着楚歌,传递着历史的悲情。
  5. 当时漫说成和败:引出对历史胜负的反思,强调历史的无常。
  6. 霜锷悲眉黛:描绘出因战事而生的忧愁,眉目间流露出对往事的哀伤。
  7. 苍凉一曲忆重瞳:音乐唤起对往昔的回忆,重瞳象征深邃的情感。
  8. 死亦鬼雄不肯过江东:表达了对英雄的不屈精神,即使死去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云”比作即将来临的灾难,增强了诗的紧迫感。
  • 拟人:寒风与楚歌似乎都在传递情感,使得自然与人类情感相互交融。
  • 对仗:诗句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对战争与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忠义精神的歌颂,展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对人性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战云:象征战争的阴影,预示着动荡与不安。
  • 楚歌:代表着历史的悲情与英勇之歌。
  • 寒风:象征着孤独与凶险,带有凄凉的情感。
  • 重瞳:可能暗示着对过去的深切怀念与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战云”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景观
    D. 友情

  2. “苍凉一曲忆重瞳”中的“重瞳”可能代表什么? A. 眼睛的颜色
    B. 对历史的深刻回忆
    C. 诗人的情感状态
    D. 对未来的展望

  3. 诗中提到的“楚歌”主要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悲伤
    C. 兴奋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蔡淑萍的《虞美人》与杜甫的《春望》,两首都通过历史的视角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但蔡淑萍更多地融入了音乐的元素,而杜甫则更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典诗词鉴赏》
  • 《蔡淑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