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27 03:16:09

分香帕子揉蓝腻。

欲去殷勤惠。

重来直待牡丹时,只恐花知、知后故开迟。

别来看尽间桃李。

日日阑干倚。

催花无计问东风。

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分香帕子揉蓝腻。欲去殷勤惠。重来直待牡丹时,只恐花知知后故开迟。别来看尽间桃李。日日阑干倚。催花无计问东风。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丛。

白话文翻译:

我用香帕轻轻揉拭着蓝色的手帕,想要去拜访你,表达我深厚的情谊。等到再次相见,必定是在牡丹盛开的时节,只怕那花儿会因为知晓我们的离愁,而故意晚些开放。别的花儿已经看尽了,桃李花的美丽我也欣赏过,每天都倚在栏杆边。可我却无计可施,只能询问东风,催促花开。梦中,我化作一对蝴蝶,绕着那芬芳的花丛飞舞。

注释:

字词注释:

  • 分香帕子:指的是用香气的手帕,表现出细腻的情感。
  • 蓝腻:蓝色的绸缎,形容质地柔滑。
  • 殷勤惠:殷勤地给予关怀。
  • 牡丹时:指牡丹花盛开的季节。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象征春天的花卉。
  • 阑干:栏杆,常用于描写景致的地方。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万物复苏。

典故解析:

  • 蝴蝶: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蝴蝶常象征美好和自由,常用来表现恋爱的甜蜜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㮚(约1030年-约1090年)是宋代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恋爱中的思念与期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爱情的思念与期待。首句“分香帕子揉蓝腻”,即展现了对方在心中的独特地位,手帕的香气仿佛是情感的象征,令人魂牵梦萦。其次,“重来直待牡丹时”,表现出在爱情中期待重逢的迫切心情,牡丹花象征着富贵与美丽,预示着美好时刻的到来。然而,“只恐花知知后故开迟”则流露出一丝忧虑,生怕那美丽的花会因为心中的愁苦而迟迟不开,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后半部分“别来看尽间桃李”,则表达了对过往花开花落的感慨,日复一日的期待与无奈,使人感到深刻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以“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丛”结束,蝴蝶的形象既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对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透出对春天与爱情的憧憬,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艺术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分香帕子揉蓝腻:用香帕轻轻揉拭,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柔情。
  • 欲去殷勤惠:表达想要去拜访对方的动机和殷切的期待。
  • 重来直待牡丹时:再次相见的期盼,牡丹代表美丽与富贵。
  • 只恐花知知后故开迟:担忧花儿因知晓离愁而推迟开放。
  • 别来看尽间桃李:感慨已经看尽桃李花的美丽,象征时光的流逝。
  • 日日阑干倚:每日倚在栏杆,表现出对往日的回忆与思念。
  • 催花无计问东风:无计可施,询问春风催促花开,表现出无奈与期盼。
  • 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丛:梦中化作蝴蝶,象征着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蝴蝶,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 拟人:花儿被赋予情感,仿佛能理解离愁。
  • 对仗:如“桃李”与“阑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爱情的期待、思念与忧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执着,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帕:象征温柔的情感与细腻的心思。
  • 牡丹:象征爱情的美好与富贵。
  • 桃李:象征春天的美丽以及过往的回忆。
  • 蝴蝶:象征自由、美好与爱情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牡丹”象征什么? A. 富贵与美丽
    B. 伤感与忧愁
    C. 秋天的萧瑟

  2. “梦作一双蝴蝶”中的蝴蝶象征了什么? A. 失落
    B. 自由与爱情的向往
    C. 无奈与忧虑

  3. 诗人对“花知知后故开迟”的担忧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焦虑
    C. 冷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1.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期待,但更多表现出离愁别绪。
  2.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月亮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主题虽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时光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