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2-04 16:17:43

西溪十里渔村路,犹记看梅处。

暗香疏影最关情,更怜雪外一枝横,雨初晴。

而今别去梅花久,梅好应如旧。

风霜愧我渐苍颜,长教老鹤怨空山,几时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吴邦桢 〔明代〕
西溪十里渔村路,犹记看梅处。
暗香疏影最关情,更怜雪外一枝横,雨初晴。
而今别去梅花久,梅好应如旧。
风霜愧我渐苍颜,长教老鹤怨空山,几时还。

白话文翻译

在西溪十里之遥的渔村小路上,我仍然记得那观梅的地方。
淡淡的香气和稀疏的影子最让我动情,更可怜的是那雪后横枝,刚刚雨过天晴。
而今我离开看梅已久,梅花应该还是如昔。
风霜让我愧疚,容颜渐渐苍老,常常让老鹤在空山中悲叹,我何时才能再回去?

注释

  • 西溪:指的是西溪湿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区。
  • 渔村路:指的是通往渔村的小路。
  • 暗香疏影:指梅花的香气淡雅而含蓄,影子稀疏而美丽。
  • 怜雪外一枝横:指梅花在雪后仍然傲然挺立的姿态。
  • 老鹤怨空山:老鹤在空山中发出哀怨的声音,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邦桢(约1550—1620年),明代诗人,字景星,号季和,浙江人。他的诗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特别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士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之时。诗人在回忆曾经观梅的情景时,感叹岁月流逝与自身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是吴邦桢借梅花之景,抒发个人情感的一首佳作。全诗以西溪渔村为背景,开篇即点明了地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怀旧氛围。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梅花的自然之美,暗香和疏影都透出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情感。尤其是“更怜雪外一枝横,雨初晴”一句,既描绘了梅花在雪后的傲然姿态,又暗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而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入自我反思,诗人感叹岁月的流逝,容颜的苍老,甚至提到“老鹤怨空山”,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美好的短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对美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形成了优雅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溪十里渔村路,犹记看梅处。:回忆起在西溪渔村小路上观梅的情景,表明了浓厚的怀旧情感。
  • 暗香疏影最关情,更怜雪外一枝横,雨初晴。:描绘梅花的香气和影子,表现出对梅花的深情厚谊;同时指出梅花在雪后雨初晴时的美丽姿态。
  • 而今别去梅花久,梅好应如旧。:感叹离开观梅之地已久,推测梅花应该依旧如昔,表现出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 风霜愧我渐苍颜,长教老鹤怨空山,几时还。:表达随着岁月流逝,容颜逐渐苍老的愧疚感,借“老鹤”象征孤独与无奈,期盼能再回去。

修辞手法

  • 比喻:“老鹤怨空山”将老鹤的哀怨拟人化,象征诗人的孤独。
  • 对仗:“暗香疏影”与“雪外一枝横”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结构,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梅花的美好记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浓厚的怀旧情怀和对生命的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傲霜斗雪的高洁品质,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 西溪:作为自然景观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回忆。
  • 雨晴: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也暗示着生命中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哪里? A. 西溪
    B. 东溪
    C. 南溪
    D. 北溪

  2. “老鹤怨空山”中的“老鹤”意在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孤独
    C. 快乐
    D. 旅行

  3.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A. 忽视
    B. 珍惜
    C. 懊悔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写了梅花的坚韧与美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这首诗描绘了自然之美,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的《江雪》同样表现了孤独与自然的和谐,但在情感基调上更为沉重;而吴邦桢的《虞美人》则在孤独中透出对美的向往与珍惜。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梅花的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