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史馆资政木石尤公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6 22:56:11

历代名书画,中原古鼎彝。

不教萧翼看,常怕米颠知。

此物空盈笈,何人与掌匙。

贵无它嗜好,焉用太清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历代名书画,中原古鼎彝。不教萧翼看,常怕米颠知。此物空盈笈,何人与掌匙。贵无它嗜好,焉用太清为。

白话文翻译:

历代的名书法和绘画,如同中原的古鼎和彝器。我不让萧翼(诗人)去看,因为常常担心米颠(米芾)会知道。这些东西空有盈满的书箱,谁能来掌控钥匙呢?珍贵的并无其他嗜好,又何必用“太清”(道教的最高境界)来追求呢?

注释:

  • 萧翼:指的是萧道成,宋代文人,诗人。
  • 米颠:指米芾,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以其书法而闻名。
  • 盈笈:满满的书箱,笈为书箱或书籍的意思。
  • 掌匙:指掌控、使用的工具或权力。
  • 太清:道教中的一种境界,指最高的清净和虚无。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升,号澹斋,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学识而著称,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历史的变迁之际,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现代人对古物的漠视。诗中通过对古董的评价,展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书画和器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珍视和对当时文人风气的反思。开头提及的“历代名书画”和“中原古鼎彝”,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传统艺术的推崇,同时也暗示了这些文化遗产的珍贵与稀有。接着,通过不让萧翼看和担心米颠知的设定,表现出一种对文化保护的焦虑,似乎暗示着当时的文化环境对古物的漠视与不理解。后面两句则进一步探讨了文化的价值,认为这些古物虽满载,但若无人能掌握其真谛,又何以珍贵。最后一句“焉用太清为”,则是一种对追求虚无缥缈境界的反思,指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远比追求抽象的理想更为重要。整首诗在对比和反思中,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传统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历代名书画:提到历史上著名的书画作品,表达出对传统艺术的尊重。
    • 中原古鼎彝:指的是中原地区的古代器具,强调其文化价值。
    • 不教萧翼看:表达对某些人(如萧翼)不理解古物的担忧。
    • 常怕米颠知:担心米芾这样的文化人会对这些古物有所察觉,映射出对古物的保护意识。
    • 此物空盈笈:即使书箱里装满了古物,但如果无人理解,仍是空虚。
    • 何人与掌匙:询问谁能真正理解并掌控这些文化遗产。
    • 贵无它嗜好:强调真正的珍贵在于对文化的热爱。
    • 焉用太清为:质疑追求高远境界的必要性,认为珍惜现实中的文化更为重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历代名书画,中原古鼎彝”,形成工整的对比。
    • 比喻:以“掌匙”比喻对文化的掌控与理解。
    • 反讽:通过对文化保护的担忧,反映出对当时文化风气的讽刺。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保护的主题,强调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是更重要的价值,而非空洞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书画、鼎彝:象征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
  • 掌匙:象征着对文化的掌控与理解。
  • 太清: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米颠”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萧道成
    • B. 米芾
    • C. 苏轼
  2. “此物空盈笈”中“空”字的意思是?

    • A. 有
    • B. 空虚
    • C. 满
  3. 诗中最后一句“焉用太清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追求高远境界
    • B. 对现实文化的珍惜
    • C. 对古物的漠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 《题都城南庄》 - 崔护
  •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虽然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但刘克庄的诗更强调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