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4-29 04:21:41

过眼纷纷遥集,来归往往羝儿。

草间塞口绔间啼。

提携都不是,何似未生时。

城上胡笳自怨,楼头画角休吹。

谁人不动故乡思。

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

意思解释

临江仙

原文展示:

过眼纷纷遥集,来归往往羝儿。
草间塞口绔间啼。提携都不是,何似未生时。
城上胡笳自怨,楼头画角休吹。
谁人不动故乡思。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人感慨过往的纷扰和归来的无奈。草间的羝儿在啼叫,提携的情感似乎与幼时无忧的生活相去甚远。城头的胡笳声带着怨恨,楼上的角声也不再吹响。谁能不思念故乡呢?江南的秋天尚且可人,而塞外的草已经开始枯萎。

注释:

  • 羝儿:小羊,故乡的温馨与纯真。
  • 塞口:边塞的地方,象征着遥远和孤寂。
  • 胡笳:一种乐器,常用来表达悲伤情感。
  • 画角:号角,指传递战斗或军事信号的乐器。

典故解析:

“胡笳”与“画角”都是古代战争和离愁别绪的象征,常出现在边塞诗中,代表着离乡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子厚,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人间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创作于诗人游历至江南之际,感受到故乡的思念与离愁,正值秋季,借景抒情,表达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昔无忧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过眼纷纷遥集”一句,描绘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令人感到惋惜。诗人通过对羝儿啼叫的描写,表现出对纯真生活的向往与怀念。这一意象与后面的“何似未生时”形成对比,强调了成年后生活的复杂与无奈。接下来的“城上胡笳自怨”则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度,胡笳声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眼纷纷遥集”:时间如流,过往的事情纷纷而至,给人以遥远的感觉。
  • “来归往往羝儿”:羝儿的叫声,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 “提携都不是,何似未生时”:无论如何提携,终究不是童年无忧的状态,表现出对无忧生活的怀念。
  • “城上胡笳自怨”:城上胡笳声带着怨恨,暗示着离别的痛苦。
  • “楼头画角休吹”:楼头的号角声停止,象征着失去的过去。
  • “谁人不动故乡思”:每个人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江南的秋天依然美好,而边塞的草木却已开始衰败,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羝儿的啼叫比作对故乡的思念。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胡笳”与“画角”。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羝儿:象征无忧的童年和故乡的温暖。
  • 胡笳:代表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江南:意象中带有美好与宁静,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过眼纷纷遥集”中“纷纷”指的是什么?

    • A. 纷乱
    • B. 聚集
    • C. 清晰
    • 答案:A
  2. “提携都不是”意味着什么?

    • A. 提携的是故乡
    • B. 提携的情感无法带回童年
    • C. 提携的东西很多
    • 答案:B
  3. 诗中“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表达了什么?

    • A. 江南的秋天美好
    • B. 塞外的草早已凋零
    • C. 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作品,表达对秋天的思考和思乡之情。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探讨人生的感慨与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比较朱子厚的《临江仙》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思乡之情,但朱子厚更多表达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而李白则更直接地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推荐阅读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和背景。
  • 《古诗文赏析》:提供对经典古诗文的分析和解读。